第211章 喪尸黎明(二)
清晨。
大地還是一片朦朦朧朧。
殘破的城市,灰蒙蒙的,依舊看不清楚。
周遭的光線十分陰郁,雖然已經是清晨,但看上去又像是模糊的午夜。
只不過相比起午夜的話,這個時候多多少少能夠讓人有一些光線可以照明。
這已經是這片末日世界的常態。
天空中大量的和塵埃以及各種各樣的污染物,使得這顆星球已經開始終年見不到陽光。
按照一般的預計情況,如此厚實的和塵埃以及各種污染物形成的大氣云層,是足以將這個世界對陽光全部遮擋住,使得氣溫驟降,全世界都將陷入到一種低溫的狀態。
但那僅僅也是停留在過去人們對于核塵埃以及其它污染物的預期之中。
現實的情況是,雖然整個星球被厚厚的云層所包裹,但它降溫的情況并沒有那么想象之中的那么強烈。
由于星球公轉和自轉的緣故,這終年不見,陽光的合成阿以及各種各樣的污染云,它們所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晝夜溫差較大。
這其實是人們所沒有想到的事情。
其中的一個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星球本身的地熱,因為這些厚厚的云層的包裹形成了一個內部的溫室效應。
在某些科幻文學作品當中,星穹的內部地熱是溫度極高的。
當遭遇到外界的極端天氣打擊時,人們可以采取居住在地下的方式來保持日常活動的溫度所需。
而在這個世界,由于當初。大量的火山爆發,還有地震以及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導致的地熱的溫度上升到地表。
雖然這個溫度不是非常的高,可是由于厚厚的核塵埃,以及各種各樣的污染云形成的保溫效應,確實使得星球的極端降溫,并沒有人們預期當中的那種嚴寒。
而且這些核塵埃以及污染云,雖然遮擋了大部分的陽光和熱量,還是能夠有一些熱量傳導下來。
所造成的后果主要就是夜晚溫度較低,但白天的溫度是基本上足夠大多數生物活動的,能夠達到十幾二十度,有些區域距離火山地熱比較近的,可以達到三十度。
而這樣的溫度,對于大多數的生物來說,已經足夠滿足它們所需。
清晨的光線雖然不明媚,也帶著模模糊糊,但漸漸上升的溫度,使得某些生物已經開始活動起來。
一條體型長達三米的變異巨蜥,在破舊荒涼的城市之間來回穿梭著,尋找獵物。
這些冷血動物,在過去這樣的低溫清晨,它們是很少有活動的。
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病毒輻射的感染,使得它們也出現了異變。
盡管沒有辦法完全擺脫冷血動物的特性,但是它們已經可以在一天的進食之后,積攢一定的熱量,等待著清晨或者什么時候開始活動。
這對于爬行生物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即便它沒有辦法像恒溫動物那樣可以在夜晚低溫的時候行動,但是清晨這樣漸漸提升的溫度已經足以讓它們可以開始四下尋找獵物捕獵。
分叉的長舌頭從口中吐出,不斷的感受著在空氣里的各種各樣的氣味因子。
這是巨蜥捕食獵物的一種方式。
它們的嗅覺和視覺都不算敏銳,但是它的舌頭卻能夠有感知空氣之中氣味的能力。
三米長的巨蜥體重已經達到了300斤左右。
行走在荒涼破敗的街道上,幾乎就是這片區域的王者。
事實上這些巨蜥在末日災變來臨以后,可以說是進化或者是異化特別成功一個種群。
它們的體型在迅速增加,在整個族群之中,這些巨蜥幾乎不亞于過去的科莫多龍。
而且相比起曾經的科莫多龍它們的鎧甲鱗片更加堅硬。牙齒也更加鋒利,并且對于溫度,可以在較低溫的情況下行動。
這使得的它們的耐力要比曾經的冷血動物更強,行動也更加迅捷,爆發力也更強悍。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些生物是在這個末日廢土里演化的較為成功的一個種類。
它們將過去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點逐漸拋棄,而在優勢的地方進一步擴大。
也正因為如此,只不過短短的幾十年,這些巨蜥的體型不斷膨脹。數量也不斷增加,漸漸的已經將這座曾經數量多達千萬人的巨大城市,當成了它們的領地和地盤。
在清晨的時候,這頭體型長達三米的巨蜥,從洞穴之中走出來,一方面是為了捕獵,以緩解饑腸轆轆的腸胃,一方面也是為了巡視它的領地。
這些巨蜥已經誕生了較為低淺的智慧。盡管這些智慧也就是災變之前很多哺乳動物的水平,可對于爬行生物來說,尤其是曾經處于生物鏈底端的蜥蜴一般來說,它們現在這樣的智慧,還有身體上的硬件已經足夠它們稱霸一方。
這個曾經人口高達千萬級的巨大城市,雖然已經破敗荒涼,但是對于這些巨蜥來說,這座城市還是有著許許多多的食物可供尋找。
這些食物包括了災變之后進入到這座城市的許多動物。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還有一些因為輻射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