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人類榮光
可以說魔植網絡是一種劃時代的變革。
在人類的科技文明時代,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才出現了網絡世界的大爆發。
互聯網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它一度占據了整個科技時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為在過去的幾千年里,從來沒有一種工具能夠如此便捷地將每一個人串聯起來。
跨越了空間的限制,同時能夠使得信息得到大爆發式的傳播以及共享。
可以說科技文明時代的文明能夠可以發展與知識,與其有極強的關系。
知識的付費,知識的共享,知識的迅速傳播,都是造成科技文明時代人類文化知識和發明的大爆炸,有著直接相關聯的因素。
在過去趙傳宏對于這些東西的理解是沒有那么深刻的,也沒有那么清晰。
畢竟作為一個普通人,哪怕接受過完整的現在文明教育,但是并沒有深入的研究其中的運行邏輯,所以對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依舊處于片面的。
但是在魔植網絡出現以后,他對于很多事情事物的看法就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之所以會如此,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對于一件事有了參照性的認知。
過去的時候,趙傳宏雖然對于互聯網與人類的影響,是有一定認識的。
但這種認識與大多數人其實是一樣的,僅僅只是覺得這個東西就是自己生活的一種便捷的工具,通過互聯網能夠實現快速的交流,共享,生活上得到了很便利的展開。
另外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的娛樂,游戲、小說、電視、電影等等……
但這些東西其實都是互聯網絡比較片面的東西,或者說是比較淺顯的。
真正深層次就在于,互聯網絡的出現,就是實現了所有人的思想思維上的互聯。
而且這種互聯是極其迅速的,打破了過去交流障礙的,能夠實現許多人同步進行的。
同時,又能夠進行信息大爆炸的分享,使得人類在互聯網絡出現之后的幾十年里,信息產生的數量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
每日里人們所產生的信息、資訊等等,放到古代世界可能就是幾百年都難以擁有的。
各種各樣的行業與網絡結合起來,也從衣食住行上改變了人類的許多生活。
這種改變,漸漸的讓人們對于互聯網有了依賴,也進一步加深了其生活方式的改變。
可以說,從某種角度上講,一個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的人,脫離了互聯網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不便捷。
這一點體會最深的也是趙傳宏他們這些人。
當災變降臨之后的那些年里,人類文明遭遇到了重大的挑戰。
先后是核戰爭和生化戰爭的全球化,接著又有其他各種資源匱乏的問題,從那個時候起,互聯網絡離開了人們的世界。
很多人對于驟然的生活改變,在短時間之內,甚至無法適應,也不知該如何面對。
這種生活對于一個習慣了互聯網帶來的各種便利的人來說,最開始那段時間是相當的煎熬。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很多人對于城市道路,周圍道路,完全沒有了概念。
在導航這種軟件普及之后,許多人對于地圖都看不懂,甚至連東南西北都沒有去分辨,也不會分辨。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突然失去了互聯網,沒有了導航功能的支持,很多人想要逃離,想要去其他地方,也沒有辦法分清東南西北,找到自己想要前行的道路。
換一句話來說,這其實也是科技改變人類生活的一個弊端。
太過于以來科技,依賴于這些科技文明時代的產物,使得人類喪失了許多本能以及曾經都用得到的知識。
比如速算,比如心算、筆算,在電子計算器普及之后,基本上已然不再考究這個了。
但進入到末日廢土的世界以后,這些東西其實又再度的被人們所撿起。
其他方面同樣如此,人類在度過了最初幾個月的艱難期之后,很多人漸漸的開始適應了沒有網絡,沒有便捷生活的日子。
每時每刻都開始了身體力行的新生活,且在這個生活的過程之中,又時時刻刻不忘學習、溫習一些簡單的生活知識和技能等等。
可以說,這是在末日廢土來臨之后,最初階段里讓趙傳宏最為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
那個時候食物緊缺,水源匱乏,在尋找吃喝的前提下,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回憶、復習曾經學過的許多基礎文化知識。
比如如何去辨別方向,如何去計算一些數字和重量,還有辨別可食用的東西,以及其他零零散散各種各樣的瑣碎事情。
像一些過去人們覺得習以為常的東西,到了這個末日廢土階段,其實都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模式。
像物資上的交易,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什么經濟體系,也沒有一種貨幣能夠讓人信服。
是的,一切都崩潰了。
哪怕是黃金這樣的貴金屬,也沒辦法讓人們去相信。
以物易物可以說是一段時間里最重要的主旋律,仿佛人類一下子又回到了最初的光陰里,不懂得那么許多,只知道一點簡單的經濟體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