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道路
原因之一,幾十年之內從趙傳宏他們最初不過幾十幾百人,到后來發展成為十幾萬人的大城。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也看得出在這個末日廢土的世界里,那時候的人們遭受的待遇有多么的殘酷。
更進一步來說,從來不是梁溪城有多么的好多么的可貴。
僅僅只是梁溪城在很多時候,相比較起來沒有那么的爛,這就吸引了足夠多的人來到這里。
在這一個時時刻刻都充滿了絕望,恐怖的世界里,像梁溪城這樣能夠讓人有喘息之機的地方,已經足夠可以吸引人。
對于在這個時代的很多人來說,他們連活著都已經是一種奢望,還在梁溪城不僅能夠讓人活著,還能夠勉強算是以一個人的樣子在活著,這對于很多人來說,依然可以算是夢寐以求的事情。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梁溪城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擴張到了幾千人之后又達到了上萬人,一直到現在的十幾萬人。
可以說它的影響力是與日俱增,對于其他人來說,這樣一個地方雖然不算是夢中樂園,但也已經是能夠讓大家愿意守護維系生存下去的理想之地。
只不過可惜的是,現在這個可以說是夢想之地也開始墮落下滑。
當老一代創造這座梁溪城的那些“有志之士”逐漸老去,在他們羽翼之下成長起來的“二代”,以及那些天然就擁有著較為強大的變異能力的異能者們,他們卻不會再繼續遵循曾經祖父輩們的意志。
這些人成長的過程,成長的環境,已然不是災變之前那個科技發達的文明世界,不是那種人類俯瞰萬物,成為萬物之靈的時代,他們不會有那種強烈的身為人類的自豪感,也不在意人類過去有多么輝煌燦爛的文明,甚至于人類的很多歷史文化在他們看來其實都是無用的東西。
對于人類曾經的很多科技武器,他們倒是有在意的,可是這些東西基本上要么封鎖淹沒,要么就是有也無人能夠使用,那些高端的武器,現在的人類絕大多數都已然不知道該如何使用。
有那么一部分,或許是可以動用的,但這些人其實在很多年之前,要么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死亡,要么內心也懷抱著某些目的,而時間推移過去,一些高端武器,失去了長期的維護,也逐漸失去了效果。
沒有了這些最強有力的武器,其他的東西對于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其實絕大多數的誘惑力都不強。
或者說,有些東西是感興趣的,但是在生存的威脅之下,還有沒有接受成體系的教育,很多東西漸漸的也不再是他們首選的目標。
至于說為什么這些成長起來的人沒有受過成體系的教育,一個很簡單的原因,不管是梁溪城還是其他幸存者營地,他們建立的過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經歷了中間許多次來回仿佛的破壞重建,面對過去那些強大的變異生物,以及很多莫明奇妙爆發的一些災害,教育的傳承一直有收到中斷。
雖然后續也會有培養,但斷斷續續的傳承,以及最為關鍵的認為的精神和世界認知的三觀的塑造,在一個時時刻刻生命都受到威脅的末日世界里,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
這就使得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盡管受到了父輩的熏陶,可真正內心還是產生了很多的想法。
人心本私,或者說生物的本能其實就是利己的。
而且,這種本能的情況,是不會考慮太過長遠的問題,只要當前有利于自己的發展和生存就直接會去選擇。
這其實也是一個人有沒有受到過成體系教育的重要標志。
有受過教育,成體系教育的人,對于世界的認知所站的高度要更高,所以考慮的問題就會更長遠。
所以在做出選擇和考慮的時候,哪怕是單純的從利益的角度,他們也會選擇長遠的,對于整個人類有利的角度去做選擇。
畢竟,在這樣一個世界里,有些眼光長遠的人,哪怕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他也會考慮要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人是社會動物,他的社會性,整體性,有時候是超過個體利益的。
又或者換句話說,個體隱藏在整體之中,如果整體利益提升,是有利于個體的安全和成長。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個體是會優先考慮整體的利益,自身的一些渴求,不是說沒有,而是懂得隱藏和往后延遲。
然而現實的情況自然是,這些末日廢土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哪怕斷斷續續受到過一些教育,但根本沒有那種高瞻遠矚的目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在考慮問題,做出選擇的時候,他們大多數只會偏向于自身當前有利的,根本不會去考慮長遠。
在梁溪城,即便有少數那么幾個可能會想得長遠一些,但絕大多數其實根本也不會想那么多,甚至還會將那一兩個考慮長遠的排斥為異類,另類。
整個梁溪城的風氣也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新老交接的情況下,逐漸的走向了曾經趙傳宏他們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這里面其實還有趙傳宏以及不少人嘗試的努力,所以整個過程算是還拖延了一下,但最終也依舊擋不住滾滾大勢洪流。
要知道那些人成長起來,自私自利的即便不是大多數,可是時刻在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危機,還有直接的擁有強大的力量就能夠獲得利益。
而趙傳宏之所以會離開梁溪城的原因也在于此,他是真的心灰意冷,覺得過去滿腔熱血在這里徹徹底底的報廢,未來已經不再是他規劃和理想之中的樣子。
這里面也夾雜著深深的失望,覺得可能再找不到人類的希望所在。
那個時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