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寡人的錢!
他在擔心會重演歷史上大秦統一天下后的事。
大秦統一后,其實最開始嬴政是花了心思想辦法穩住六國百姓的。
比如六國百姓擔心秦國會奪走他們的土地,但嬴政下令“黔首自實田”,承認土地私有。
可為什么最后還是搞得天怒人怨?
除了六國貴族外,相當大的原因是因為官吏和當地豪強。
本來就缺官,官員還因為嬴政的強迫返工心生怨氣,其中還有很多六國貴族,還有地主豪強借著各種手段在‘土地私有’的法律下兼并農民土地……
于是嬴政的心是好的,可執行過程爛的一塌糊涂,最終結果也是政策徹底沒落實到位……
現在開始招工人了。
嬴政知道這是正確的,所以他堅定支持著;但這對秦國除他和呂不韋以外的其他人來說,依舊是一樁自古未有的政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在擔心有人毀了這政策。
于是想殺雞儆猴、露頭一個打一個。
李緣想得到這些,所以他說道:“大王,他是個貪官,但這只是我們知道、他的同僚知道。”
“在工人、平民眼里,他仍舊是個好縣令不是嗎?”
“那是裝出來的!”嬴政提醒道。
“如果他能裝一輩子,百姓依舊會認可他。”李緣說:“所以如果對他執行這種處罰,固然可以起震懾作用,但這屬實是一種浪費,因為這種人有更適合他的地方。”
“何處?”
“科學院刻字的工匠很少,我相信工匠會很樂意有一個識字官員來教他們的,興許還不僅能教字;蜀郡也會有工廠,到時候就算不能當廠長、也能當個干苦力;秦國以后會建更多的學宮和部門、哪怕當個門房也行;還有以后報紙的發行,各地需要一些走家串巷的……”
李緣一連說了十幾個方案。
“秦國不缺人才,不缺大才。”
“缺的是愿意去基層干苦力的人才。”
“就如同去偏遠地區當官一樣,有幾個官員真的是為了付出而去的嗎?不,對大部分官員而言,為那里做貢獻只是第二因素,第一因素,是因為去那里付出幾年得到的回報更大。”
“換句話說,幾年的辛苦,可以為他們自己提供更好的進身之階。”
“我不否認他們確實為當地做出了貢獻,但也不能無視大部分官員的這種心理。”
“這個縣令不算特別壞,甚至還有點得民心,那給他個機會又如何妨?”
李斯滿是期望的看向嬴政,他真心覺得國師的建議很好。
哪怕當個技術工人,也比直接殺了好啊!
至于之后給官員帶來的影響,李斯自信有能力解決。
“大王,國師之言甚好。”李斯說道:“這叫人盡其用啊!”
“不,這叫‘物’盡其才。”李緣反駁道。
看到他一臉平靜的說著,還在物字上加了重音,李斯突然就相信他之前說的話了。
他真的比自己和大王還要痛恨貪官。
嬴政也看了他一眼,隨即點了點頭。
等李斯簽發完命令準備告退后,他卻將對方留了下來,隨后看向李緣:“若以后有其他官員貪腐如何?”
看到政哥的目光,李緣頓時就懂了。
他是想借這次機會徹底解決掉這個問題。
可貪腐……
這是一個千年大難題啊……
看到李斯也在看著自己,李緣沉默了下:“獎罰一起、先禮后兵。”
.
.
.
【注1】
原文:
“按照秦國朝廷針對不同地區……防止有官吏克扣工人工資。”
我沒在史料中找到關于秦朝百姓間物價的記載,所以此種物價、錢財標準均是虛構。
政哥倒是追捕嫪毐時發過百萬錢的懸賞,但政哥是秦王,面對的也都是貴族,與百姓生活不相干。
漢朝的物價記載倒是有,但因為秦末戰亂的原因、華夏經濟在秦漢相間時期是徹底崩潰的,漢朝經濟完全是他自己一點點搞起來的,再加上沒有秦朝的物價記載對比,所以幾乎沒有參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