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會跟元帥解釋
李清婉看著耶律烈說道:“大人,若是俘虜營能夠如期制成足量的棉衣,能不能撤掉他們的腳銬?”
“這個你得親自去問元帥?!?br />
李清婉垂眸不語,顯然不想親自去問。
霍頓嘴角帶笑,看來那個大冰坨子嚇著這嬌滴滴的小美人了。
霍頓做事效率極高,很快就調配來了百十個木匠。這些木匠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改造的織布機,一頭霧水。
這在李清婉的意料之中,她跟祖父云游時,到過一個錦繡之鄉,那里世世代代以紡織刺繡為生。
他們織就的布匹,色彩斑斕,光鮮亮麗,而那細膩的刺繡更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就連他們用以紡織的織布機,也是世間罕見。
聞之未曾有,見之更覺新奇。
祖父見李清婉對織布的技藝實在喜歡得緊,而那里的民風淳樸,又愿意傾囊相授,便決定留下來多住一些時日。
一行人逗留了數月有余,直到李清婉能夠熟練掌握技藝了才離開。
而今回想過去種種,李清婉不得不慶幸,還好自己學了很多東西,以技傍身,否則在這危險環伺的敵國,生存都是問題。
李清婉給木匠們講解了改良織布機的做法,尤其把幾個玄關的做法講得很是詳細。眾木匠皆感嘆其中的奇思妙想。
被喊來打下手的俘虜們無不欽佩地看著李清婉,自李清婉救下那個可憐嬰孩開始,大家對她便多有欽佩。
此時看她拿著畫的圖紙,教授木匠們如何操作,俘虜們更是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觸動最大的莫過于那些女俘,李清婉的一言一行都讓她們眼前一亮。
原來女人也可以在男人面前侃侃而談,女人也可以讓男人們感到欽佩。
女人除了相夫教子,也可以為自己活,可以干很多自己喜歡的而有意義的事情。
在李清婉的指導之下,木匠們開始勞作起來。第一架改良的織布機很快做好了,霍頓迫不及待地請李清婉操作。
李清婉端坐于織布機前。
雙腳輕巧地踏在腳下的木板之上,一手穩穩地握著操作桿,另一手則靈活地穿梭于繁復的梭子間。
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欞,斑駁地灑落在她的肩頭。
為她平添了幾分柔和的光輝,使得她整個人在光影交錯中顯得愈發潔白如玉,超凡脫俗。
隨著梭子快速滑動,一段漂亮整齊的布很快便織成了。
織布的速度不知比之前快了多少倍。造織布機的廠房里響起歡呼。
人人臉上洋溢著笑意,大家將贊許的目光投向李清婉。
慶賀是短暫的,時間短任務重,必須要趕緊行動起來。
到天擦黑的時候,十幾架織布機都做了改良,很多已然投入使用。
一匹匹織好的布摞了起來。
再花四五日的時間,剩下的織布機也能夠改良好。
很快就能織出足夠制造棉衣的布匹,剩下的時間只需縫制棉衣就可以了。
時間充裕了,人手多了,制作棉衣的進程自然就快了。
俘虜們不用再沒日沒夜地勞作了。
為了獎勵賣力勞作的俘虜,霍頓特意讓人將幾頭宰好的牛羊運了過來,在俘虜營搭起幾個火堆,烤著吃。
紅色的火光中,肉滋滋地冒著油,香味四散開來,勾著人的味蕾。
俘虜們已經很久沒有吃過肉,很久沒有過正常人的日子了。
李清婉向霍頓告辭,說明日再來。
霍頓說道:“你是俘虜營的功臣,用過飯再回去吧?!?br />
李清婉拒絕,“不用了。”她害怕不早些回去,惹耶律烈不高興,下次不讓她出來了。
李清婉上車離開的時候,俘虜們已經被帶到了火堆跟前,分布在各個火堆旁邊。
她環視四周,沒有看到她父皇和弟弟的身影。
就在這時,有人有感而發地唱起了歌。
李清婉扒著車門,順著聲音的方向看去,是一個四十余歲的男人,留著絡腮胡子,身上穿著破衣爛衫。
一雙撥弄著火堆的粗糙大手,生著凍瘡,布滿裂痕,火光映照在他的臉上,他的眸子好似著了火。
潦倒困乏,卻不能掩蓋他非凡的氣質,斯斯文文的,應該是一個讀書人。
那人唱的是一首詞,那段詞的意境宛如水波潺潺,輕快而明麗。
悠揚歌調間流淌出的情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讓人心中難免泛起層層溫馨的漣漪。
聽著這歌聲,大家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了遙遠的故土。
想到自己的親人朋友,想起那些愉快而自由的日子。
美好而又布滿塵埃的時光如同一幅幅絢爛的畫卷,在腦海中緩緩鋪展。
過去的那些純真與歡笑,那份無拘無束的自在,讓人深深地眷戀。
有人因歌中情愫觸動心弦,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忍不住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