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誤會
大明萬歷九年正月二十八日。
海瑞返回京師。
他離開北京城的時候,是靜悄悄的,回來的時候,也是無人注意。
回來的第一件事情,換衣服,而后怒氣沖沖去找皇帝。
他要讓皇帝陛下知道沿途的那些官員,到底在做些什么?
而此時的朱翊鈞,卻在乾清宮中,還在給自己的五個兒子取名字呢。
孩子們都生的健康,在這個時期,只要滿月的孩子存活率就變得高了起來。
禮部的官員現場辦公,現場給皇子們上皇室玉蝶。
而作為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徐渭兩人也都在。
乾清宮中,靜謐而莊重。
朱翊鈞端坐在書案前,案上攤開著皇室玉牒,明黃的燭光將他的面容映照得愈發柔和。
乳母們抱著五位皇子依次站定,皇子們或酣睡,或偶爾發出咿呀的輕哼,小小的身軀裹在柔軟的襁褓里。
張居正,徐渭兩人皆是坐在皇帝陛下的左手邊。
張四維,申時行等朝中重臣皆立于一旁……
在經過一番討論后,在大明萬歷八年后半年扎堆出生的五個皇子,也最終有了名字。
說是談論,實際上就是朱翊鈞取名,臣子們附和罷了。
次子,也就是此時的朱家老二,取名朱常?,?,無水自平地涌出,如舞飛然,意為一飛沖天……
老三為朱常灝……灝,有浩瀚宏大的意思,竟顯出皇家氣派……
老四名為朱常淵……
老五,也就是長子朱常洛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名為朱常潞……
而老六,也就是朱翊鈞的嫡子,取名為朱常澍……
“澍雨”即指及時雨。
說文中澍,時雨也。從水,尌聲。
亦有恩澤、惠澤之意,在先古文獻中,“澍”也常被用來比喻恩澤。如“圣主之恩,若春雨之澍,其澤深厚而潤萬物也。”
朱翊鈞對自己的嫡子很是重視,原本取得名字是澤,但又覺得太過表象,深思熟慮之后,取了一個澍字來。
待禮部官員將五個名字都記錄完畢,再次呈給朱翊鈞,朱翊鈞查看一眼,審閱無誤后,他剛要開口說話。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一名小太監神色焦急地走進來,跪地稟報道:“陛下,海瑞海大人此刻正在宮外求見,說是有十萬火急之事,要著急見陛下……”
朱翊鈞聞言,神色微微一凜,回頭望向抱著五個孩子的奶媽們,沉聲道:“你們先下去吧。”
奶娘們微微躬身行禮,而后抱著皇子們離開了乾清宮,
隨后,朱翊鈞又揮了揮手,示意禮部的官員也一并退下,并差人將海瑞召入宮來。
申時行,張四維,張居正,徐渭等人還在乾清宮中。
海瑞雖換了衣服,但風塵仆仆的氣息還在身上,略顯憔悴……
他入了乾清宮,行禮之后,朱翊鈞便差人給海瑞賜座。
但,海瑞卻并未落座,只顧自己說道:“陛下,臣此番沿著陛下南巡之路查看,所見所聞,實在令人痛心疾首!陛下南巡乃是大事,旨意一切從簡,內閣所定章程亦是如此,可地方官員卻陽奉陰違……”
“就說那保定官道,原本陛下南巡時不過三丈寬,如今竟被擴至六丈。路邊還修起了華麗的涼亭,耗費多少民脂民膏……“
“孔園周邊,本是一片寧靜林子,現在卻大興土木,亭樓拔地而起……”
“徐州京杭大運河旁,那觀河臺修得無比龐大,這哪里是遵循陛下的從簡之令?”
“臣去的時候,明明叫停了諸多奢靡工程。可等臣回來,不僅復工,規模更是變本加厲……”
…………
海瑞說了很多,卻唯獨沒有講南京的事情,因為南京的馮時做的滴水不漏,他實在參無可參,查無可查……
朱翊鈞聽完,臉色如常……
他轉頭看向張居正問道:“閣老,你對此事如何看……”
張居正聞言起身,朝著朱翊鈞拱手說道:“陛下,地方官員此舉確實有違圣意與內閣章程。但或許其中有些誤會,也有可能是地方執行不力,臣定會徹查此事,給陛下和海大人一個交代……”
“徐師傅呢,雖然你沒有官身,可是朕的老師,也講一講……”
徐渭輕撫胡須,緩緩道:“陛下,海大人所言,定是屬實……地方官員好大喜功,借著陛下南巡的由頭,肆意揮霍,全然不顧百姓死活,當務之急,需嚴肅處理,以儆效尤……”
張居正聞言臉色一變:“陛下,南巡在即,此時懲處官員,不妥當吧,而且,只怕這里面定是有些誤會?”
海瑞聽到張居正所言,立刻上前一步,大聲道:“閣老,誤會?這分明是公然抗旨!若不重懲,日后陛下旨意如何能暢通無阻?”
張四維這時也站出來,說道:“陛下,此事關乎朝廷威嚴與民生,不可輕視。但也需謹慎調查,以免冤枉了忠良。”
申時行點頭附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