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風卷殘云
“大人,皇上的密折到了。”揚州府衙的書房內,馬大膽將密折放在于謙面前。
于謙急忙打開看了起來,隨即眉頭微微皺起,神色有些復雜的看了看馬大膽道:“楊總兵到南京了。”
馬大膽聞言,一喜:“哈,楊將軍來了,太好了。”
可隨即他笑容凝固:“大人,皇上沒有準許您就近調兵?”
于謙點了點頭,苦笑一聲:“皇上是不想讓我染指軍權啊。”
馬大膽是個粗人,他不懂這些彎彎繞,咧嘴一笑道:“大人不必憂心,有楊將軍在,這次定然讓那些貪官污吏插翅難飛。”
于謙沒有在這件事上過多計較,而是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屋外姹紫嫣紅的花園,沉思良久后對馬大膽吩咐道:“你親自去一趟南京,將本堂的計劃向楊總兵和盤托出,一天后,收網!”
馬大膽正色抱拳:“小人遵命!”
~~~~~~
一路風塵仆仆的楊老三剛一到南京,顧不上滿身的疲憊,一頭就扎進了南京城南二十里外的軍營。
原始時空中,朱棣遷都順天后至宣德年間,南京京營一直沿襲了永樂后期至宣德年間確立的二元制架構,即由皇帝直接委任的宦官擔任守備太監,負責南京京營的日常監管與防務協調。該制度始于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皇帝朱高熾派遣鄭和率領艦隊官兵駐守南京。
可是自從朱祁鎮這個穿越者登基為帝后,有敢這種制度的弊端,派于謙對各地衛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現在的南京京營已無守備太監一職,而只保留了由守備勛臣駙馬都尉沐昕為總兵官全權監管南京京營。
沐昕是西平侯沐英的第四子,祖籍安徽定遠。他的父親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頗受朱元璋的寵愛,大明立國直至滅亡,沐家一直在云南為大明鎮守邊關,大明歷代皇帝對沐家也頗為信重。
因為自己是庶出,所以無緣繼承爵位,但也正因如此,永樂元年,為籠絡云南沐家和鞏固云南邊鎮,朱棣選中其和自己的女兒常寧公主聯姻,如此,沐昕成為了家族和皇室的政治紐帶。
可是好景不長,常寧公主下嫁后六年不幸去世,年僅23歲,沐昕也未再續娶皇嗣,而自己的岳父朱棣感念他的忠貞,仍保持了他的勛貴官職。
但是是人他就有兩面性,沐昕雖然在軍事和外交上有些能力,可也有勛貴世家子弟的壞毛病,他的岳父永樂皇帝一死,他的尾巴就翹了起來,洪熙年間他被御史屢屢彈劾“擅取官木造私第”“脅人女子為妾”,但僅受到明仁宗的警告卻未受重罰。
對于這個年近五十的駙馬都尉,朱祁鎮當初選他監管南京京營,也是看在他帶兵還有些手段,并且其外交能力也頗有才能。
這次派楊老三前來,一是配合于謙行動,二就是要徹底看看南京的京營這幾年到底成了什么樣子。
聽說天使到來,正在大校場上操練兵馬的沐昕衣服都沒有換,光著膀子騎著馬就趕到了轅門口。
查驗過身份文牒后,沐昕將楊老三帶到了中軍大帳之中。
一路上,楊老三都在暗中觀察南京京營的情況,這也是皇帝派他來南京的原因之一,看到軍帳井然有序,將士們訓練有素,楊老三暗暗點頭。
“楊將軍請!”沐昕客氣的將主位讓出來,對著楊老三笑道。
“沐總兵客氣了,老弟我此來南京,不為別的。”說著,看了看沐昕身后的幾個參將指揮,似乎有難言之隱。
“你們都下去。”沐昕呵斥一聲,幾人轟然領命,退出了大帳。
“沐總兵,這是皇上的手諭,您請過目。”楊老三道。
沐昕遲疑一下,鄭重的接過手諭,打開后仔細看了起來。
片刻后,沐昕抬起頭又問道:“可有皇上的調兵虎符?”
楊老三又從懷中掏出一個精致的木盒,打開木盒,一個畫著各種符號的半塊虎符出現在他的眼前。
沐昕拿起虎符仔細看了看,確認無疑后這才對著楊老三笑道:“既然是皇上的軍令,末將自當一切聽從楊總兵差遣。”
說著,從帥按的盒子里拿出另一半虎符交給了楊老三,躬身正色道:“總兵大人,南京京營八萬將士,聽憑您的調遣。”
楊老三也不推辭,于是走到帥案后坐下,大聲道:“來人,擂鼓聚將!”
一通鼓剛過,各營兵馬的主官已經趕來。
楊老三又是心中暗道:“這個沐昕果然帶兵有方。”
楊老三隨后當眾宣讀了圣旨,并下達了兩條軍令:
第一,從即刻起,南京京營所有兵馬無他的手令,一兵一卒也不得調動,違者斬;
第二,從即日起,南京京營上至總兵,下至普通士卒,無令不得私自出營,凡有請假外出者,立即歸營,違者斬;
眾人先是看了看他們的主將沐昕,見沐昕神色如常,于是這才躬身領命。
楊老三也沒在乎這些,畢竟自己算是鳩占鵲巢。
眾人退去后,沐昕這才湊過來,小聲道:“楊老弟,你給咱交個底,揚州案到底涉不涉及軍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楊老三搖了搖頭道:“對不住沐將軍,此事我只是奉旨配合于大人抓人,至于此案是否牽連軍中之人,我實在不知。”
見楊老三不似有意欺瞞他,沐昕只好作罷,笑道:“一會我在這里設宴,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