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祖孫二人
仁壽宮正殿。又是一套冗長繁瑣的禮儀后,朱祁鎮和太皇太后相對而坐。
看到禮部那些煩人精退到大典外,朱祁鎮松了口氣,抓起面前的點心毫無帝王形象的吃起來。
看著孫子胡吃海塞的樣子,張氏把面前的茶水端過來,寵溺的摸摸他的頭道:“莫急,吃慢點,別噎著。”
“皇祖母,您是不知道,孫兒這哪是當皇帝啊,簡直是受罪去了,就禮部那些官員,恨不得一人八只眼睛盯著孫兒,孫兒稍微動一下,那幫人恨不得把孫兒……”話沒說完,只覺得嗓子眼堵的慌。
咳咳咳……噎著了。一杯水下肚,總算緩過來了。
“鎮兒,從今天起你就是大明皇帝了,萬里江山就交到你手上了,皇祖母還記得那日你在乾清宮說的那豪言壯語,可是祖母今天要給你潑點冷水?!闭f完,整了整鳳袍,正襟危坐。
朱祁鎮也是一臉鄭重的道:“請皇祖母訓示!”
“你可知祖母當日為何立你為太子?”
朱祁鎮搖了搖頭。
“因為那日,祖母從你身上看到了太宗皇帝的影子,你不像你的爺爺和父親,反而更像你太宗曾祖爺。你的爺爺雖然是個好皇帝,但是有仁心卻無殺氣,而你的父親,仁心有余卻殺氣不足。當年永樂朝時,大明五征漠北,南服諸夷,鄭和六下西洋,大明國威遠播四海,何等霸氣,但致使國力耗損,民生艱難。到了你爺爺登基后,雖與民休息,國力恢復,但進取之心卻日漸萎縮。等你父親登基,雖親征漠北,讓北蠻臣服,七下西洋試圖恢復永樂盛世,但是并未徹底根除禍患,而且朝堂之上黨爭日漸成風,武將腐敗日重,地方官員腐敗……”
朱祁鎮心里驚起千層浪,他沒想到一個深宮之中的太皇太后,有這么高的政治智慧和清醒認識。
“請皇祖母垂簾聽政,輔佐孫兒鏟除弊政,還我大明朗朗乾坤盛世?!敝炱铈傕嵵氐墓淼?。
“皇祖母,孫兒即為大明天子,不敢忘祖宗創業之艱難,更不敢辜負天下億兆百姓之供養。孫兒更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孫兒那日的豪言壯志并非一時之語,孫兒必做到知行合一?!?br />
“對就是這個道理。”張太后滿意的點點頭。
“至于垂簾聽政,祖母想了很久,還是不要再提了。你父皇給你留下的幾位輔政大臣還算是忠正耿直之人,他們歷經三朝,對政務民生也算通達,”
“但是,做皇帝不能只聽他們說好就是好,這些老臣都是人精,你要學會用他們,但記住不可盡信他們,要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要讓他們相互去爭去斗,萬不可讓他們擰成一股繩……”
朱祁鎮認真的聽著,這可都是寶貴的經驗啊,得好好學……
“最后,你要記住,不可寵信太監,漢唐之閹禍不可不防!這一點,你父皇起了個壞頭,要廢除他設立的內學堂,防止日后太監擅權,阻礙天聽?!?br />
“是,孫兒謹記皇祖母教誨?!敝炱铈偞鸬?。
“好了,別在這圍著我這個老婆子了,去你母后那里吧。你母后看到你如今這模樣,必定高興?!闭f完,頭也不回的進了寢宮。
看著祖母有些佝僂的背影,朱祁鎮鼻子一酸,這些日子相處下來,這個名義上的祖母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
隨著龍輦進入坤寧宮,朱祁鎮大步邁入鳳儀殿。
“拜見母后。”朱祁鎮按照程序先給孫太后行了禮。
看著眼前身穿龍袍,頭戴象征帝王權力的十二琉冕的兒子,孫太后激動的不能自已,有欣慰,有高興,更多的是擔憂。
欣慰的是這個自小呆呆傻傻,有些頑劣的兒子終于坐上了皇帝寶座,自己兒子這些天的表現讓她感到兒子長大了,醒悟了。
擔憂的是兒子還這么小,就要扛起丈夫留下的爛攤子,這不是財主家家產繼承,這是一個有著億兆黎民百姓的江山,有著爾虞我詐波詭云譎,吞人不吐骨頭的朝堂政治斗爭。兒子還這么小,他能坐穩皇位嗎?雖然兒子的合法性沒得說,可那些三朝老臣會臣服嗎?那些勛貴會心悅誠服的支持嗎?兒子能應對得了那些人嗎?
一想到這些,孫太后滿眼的擔憂之色。似乎看出母親的擔憂,朱祁鎮握著孫太后的手加了幾分力。
“你們都退下吧,朕要和母后說會話。楊老三在殿外候著!”說完,牽著孫太后進了鳳儀殿的后殿。
兩人坐定,“我兒長大了……”撫摸著朱祁鎮手,孫太后愛憐的說道。
“母后這些日子清減了,不要過度悲傷,兒子已經沒了父皇,母后這樣糟踐自己的身子,若……兒子……看著實在心痛。都是兒子不孝?!?br />
朱祁鎮哽咽的說道。
“我兒不哭,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莫哭??矗际钱敾实鄣娜肆?,可不能哭。乖……”,說完,自己的眼睛也紅了。
兒子不管有多大成就,在母親眼里還是那個兒子。想當初一首母親唱哭了多少人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祁鎮看著真情流露的孫太后,也是不能自已。雖然在心里上還是有點疙疙瘩瘩,但是母愛帶給他的卻是踏實。
皇祖母給他的是支持,而眼前這位母親給他的卻是實實在在的溫情和安全感。
“母后,兒子如今是皇帝了,以后兒子保護你?!?br />
看著攥著小拳頭小大人一般的兒子,孫氏心里多日因丈夫去世的悲傷化去了不少。
情緒穩定后,孫太后拉著朱祁鎮的手道:“鎮兒,今后有什么打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