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南下3查賬
突然,他看向李瑢的目光柔和了許多,同時,心里暗道這李瑢今天怕不是簡單的來巡查的,而是聽到了什么風聲,來告狀的。
朱祁鎮也沒點破這位在地方上兢兢業業干了四十多年的好官的心思,而是讓人給李瑢上了一杯茶,示意他坐下說話。
“孔家的事,朕知道了。”朱祁鎮說道。
皇帝沒有給出明確的態度,這讓李瑢多少有些失望,不過皇帝說知道了,想必皇帝自有安排,李瑢也不敢在追問下去,喝干了茶水,起身便要退下。
“不急,朕還有幾句話要和你說說。”朱祁鎮看著岸邊忙碌的兵士道。
李瑢只好坐下,靜等皇帝的下文。
“魯王朱肇輝…可還安分?”朱祁鎮問道。
李瑢心中暗暗發苦,暗道這可是你的曾叔祖,你就這樣直呼人家名諱?再說他一個就藩兗州的藩王,又不在德州,我一個外官怎好評價。
可皇帝問了,李瑢又不得不說,只好硬著頭皮說道:“回陛下,聽說魯王殿下在封國頗有賢名,未聞其有何劣跡。”
說完,低著頭不再說話,同時心里也在盤算著,小皇帝登基兩年多了,先是干掉了大同的代王,后又借清查田畝將河南的幾個藩王也給收拾了,手段老練狠辣,該不會他又盯上了山東的藩王吧?
“就這些?”朱祁鎮笑了笑,繼續問道。
“是,臣在德州任上七八年了,從未聽說魯王殿下在封國有何不法之事。”
朱祁鎮也不想過多為難他,其實他心里也清楚,錦衣衛在王府中的探子每個月都會將各地藩王的近況匯報給他。
這第二代魯王朱肇輝自從承襲爵位后還真沒有什么劣跡,原時空中這位魯王也是堪稱大明最賢明的藩王之一,而且還是個長壽藩王,一共在位六十四年。
現今在山東棗莊市山亭區有個東山腰村,此村里朱姓是一大姓,據說是當年清軍攻破兗州后,明太祖第十世孫,朱以治南遷,見此地古槐枝盛葉茂,有巨龍騰飛之象,于是在此安家落戶,從此隱居在此地。
這里東依三峰山,西鄰薛河環繞而過,這里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鐘靈毓秀,是山城街道最大最古老的村莊之一,如果有看官老爺感興趣,可以來游玩。“給自己家鄉打個廣告嘿嘿。”
“行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記住,今天你沒見過朕,朕也沒見過你,若有上官追問,你知道該如何說。”朱祁鎮沒了繼續聊下去的興致,下了逐客令。
李瑢如蒙大赦,趕緊起身行禮告辭,出了艙室。
侯寶將李瑢送下船后,走進船艙內,見皇帝神情淡然,默默將茶盞收拾干凈,退了出去。
“孔家,哼,真是給你們的先人丟臉!”朱祁鎮心中盤算著,嘴角上揚,不自覺的摸了摸鼻尖,不再想孔家的事兒,坐回桌前,看起了奏疏。
大軍在德州經停兩天,因德州比較貧瘠,大軍并未采購齊所需的糧食蔬菜,朱祁鎮命令已經補充完畢的船只先行啟程,剩下的船隊到東昌府再行補充糧草。
朱祁鎮率領的五千龍虎師并沒有在東昌府駐蹕,而是一路南下,一直行進至淮安。
雖然在途中并沒有停留,但是浩浩蕩蕩的船隊還是驚動了沿途的官府和衛所官兵,甚至有江淮鹽運總督府的巡河官吏想強行登船檢查,被龍虎軍直接一陣排槍嚇跑了,再也不敢靠前,只是遠遠的跟著。
淮安,明朝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署、江南河道總督等重要機構。它隸屬于南直隸管轄,其下屬的清江浦是當時的商業中心,非常繁華。
朱棣繼位后,淮安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其遷都北京后,為了滿足北方的物資需求,淮安成為了南北漕運的中轉站,南方的大量糧食、棉花、絲綢布匹等物資在此南販北運集散。同時,淮安也是大明鹽業的重要產地,有明一朝,兩淮鹽稅一直也是大明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
即使到了明末崇禎年間,兩淮鹽運腐敗不堪,朝廷每年依然能收上來兩三百萬兩現銀,可見淮安的富庶。
當時朱祁鎮威脅王佐逼其撥軍費就是拿兩淮鹽稅來逼迫的,從洪武至成化年間,兩淮每年給大明皇室上繳至少一千萬兩的鹽稅。這些錢基本上都入了皇帝的內帑,以供皇帝養家之用(不然萬歷他老媽李太后每年光在吃上就花百萬兩之巨哪來的錢。)
“楊老三,打出朕的龍旗,命人傳江南河道總督,漕運總督,淮安知府來碼頭見朕。”朱祁鎮站在甲板上,看著波光粼粼的大運河,緊了緊領口。
楊老三領命而去,不多時又去而復返,靜靜站在皇帝身后,警惕的看著碼頭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嚴令將士們不得擾民,買賣要公平,不得強買強賣,違令者斬!”朱祁鎮道。
“陛下放心,臣已下過嚴令,除后勤人員需要下船采買物資之外,其余人沒有將令一律不得下船。”楊老三道。
朱祁鎮點點頭,輕輕勾了勾手指,楊老三上前幾步彎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祁鎮在其耳邊耳語幾句,楊老三的表情瞬間精彩,壓低聲音笑嘻嘻的道:“陛下,這行嗎?”
“一會等人都到齊了,你拿著朕的金牌令箭帶人去快去快回。”朱祁鎮白了他一眼道。
“可咱們軍中都是一群糙漢,抄家摟銀子的事他們還行,這查賬……”
“年前國子監不是有十幾個書生入了你龍虎軍嗎?”
“臣…”楊老三瞬間氣短,年前確實有國子監十幾個書生投筆從戎,朱祁鎮將他們安排進了龍虎軍任軍中教習教將士們讀書識字,可楊老三這貨壓根瞧不上這些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