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收網6
明興皇帝遇刺的消息不出幾日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朝野劇烈的動蕩。
歷朝歷代的皇位傳承無不是帶著血雨腥風和無情殺戮。
盡管如明朝這般早早在開國之初為了避免兄弟父子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自相殘殺,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盡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室流血,百姓跟著遭殃,但是明興皇帝朱祁鎮年齡尚小,沒有大婚,更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庶出的弟弟朱祁鈺,這顯然和《皇明祖訓》中的兄終弟及有些出入,于是在真假消息面前,很多心懷不軌之人的小心思又開始活泛開了。
“君父遇刺,這都十幾天了,我等只能在宮門外干等著,卻不能駕前侍奉君父,實在不像話?!?br />
“聽說幾位閣老這些日子一直沒有出宮,你看連禁軍都是生面孔?!?br />
“我等不能這樣空等著,幾位大人,不如咱們聯名上書,求見太皇太后如何?”
……午門外,每天都有大臣來這里守著,他們在這里守著可不是為了公事,其實是在想打聽消息,因為他們著急啊,如果皇帝駕崩,那下一位皇帝是誰?如果誰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做出準備,說不定新皇登基后就能平步青云,改天換命。
盡管宮中一直沒有傳出任何消息,但是不少人心中似乎已經有了底,那位性如烈火嫉惡如仇的明興皇帝估計是真出事了。
不然為什么要封閉宮門,京師上下實行宵禁呢,內閣和國防部兩個最重要的部門的負責人為什么還不出來?他們肯定是在商議繼承大統之事。
一些心思活泛的大臣甚至已經開始私下串聯,各地得到消息的藩王更是蠢蠢欲動,往常不年不節,他們絕不會上奏疏問安,可自從皇帝遇刺后,他們和京城的來往更加密切了,甚至連被削去王爵圈禁在鳳陽的代王和伊王聽到皇帝遇刺的消息后也莫名其妙的變的興奮起來,連醉了三日。
只是私下開始串聯的那些大臣、藩王早已被各地錦衣衛和東廠的探子給盯上了,只要他們敢動,就會遭到錦衣衛的無情暗殺。
朱祁鎮在乾清宮中,每天都能收到各地的動態消息。
“哼,他們還真是巴不得朕死呢。”朱祁鎮將手中的密信撕了個粉碎,臉上的肅殺之氣越來越重。
“陛下,陜西行都司總兵李瑢來報!”臨時擔任皇城禁軍統領的楊老三急匆匆的從殿外走了進來。
“念?!敝炱铈偦厣碜接盖?,看不出任何表情。
“臣李瑢奏報,一日前,發現有操山東口音的商隊途徑蘭州,然他們并未停留,而是在短暫補充糧水之后,便啟程沿河西走廊向西而去。”密報很簡短,信息量卻很大。
朱祁鎮有節奏的敲著桌面,書房內一時寂靜無聲。”
“飛鴿傳書給李大虎,讓他們做好準備,只待時機成熟,就開始收網!”朱祁鎮站起身,對楊老三說道。
楊老三應聲,退了出去。
朱祁鎮走出書房,站在乾清宮的殿門前舒舒服服的伸了一個懶腰。
“皇爺,已經午時了,您該用膳了?!眲殐涸诘铋T外,見皇帝面有笑意,趕緊說道。
“行,叫上英國公和幾個內閣大臣一起用膳?!敝炱铈傂χf道,等了十幾天了,在這乾清宮內都快把自己憋出內傷了,現在事情終于快有結果了,朱祁鎮感覺壓力大減。
不多時,侍衛們將餐桌布置完畢,以往由尚膳監負責傳送的膳食全部都由龍虎軍將士們代勞了。
皇帝心情好,劉寶兒特意吩咐御膳房多加幾了幾個肉菜,胡椒醋鮮蝦、燒鵝、燌fén羊頭蹄、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餃兒、絲鵝粉湯、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平常朱祁鎮見都沒見過的宮廷御菜此刻擺滿了餐桌。
看著這么多色香味俱佳的飯菜,朱祁鎮食指大動,他端起一碗米飯,對著稍顯局促的眾人說道:“吃啊,這些天都辛苦你們,這頓午膳就當朕補償你們了?!?br />
眾人趕緊起身,口稱不敢。
“劉寶兒,給朕把那個羊蹄多夾一個。還有那個羊肉蒸餃,多來幾個?!被实鄢燥?,自然不用親自夾菜,都是身邊的太監試吃過后,夾給皇帝。
“把那盤五味蒸雞給英國公端過去,他喜歡吃。”朱祁鎮捏著羊蹄,滿手汁水的說道。
“老臣謝陛下?!睆堓o躬身說道。
朱祁鎮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張輔,心中一嘆,眼前的美味羊蹄似乎不再那么好吃了,于是他將還沒啃完的羊蹄扔在了骨碟中,一旁伺候的劉寶兒趕緊拿著手巾給皇帝擦凈了手。
皇帝停了筷,幾個大臣自然不敢再繼續吃下去,紛紛起身,垂手站在一旁,等著皇帝發話。
“想必你們也聽說了,山東膠州的二十萬石官鹽被人上下其手倒賣了,這些日子朕一想起這件事就寢食難安?!敝炱铈倗@了口氣,站起身說道。
“陛下,究竟是誰有這么大的膽子,敢將二十萬石官鹽倒賣了?他們將這些鹽倒賣給了誰?”王佐急道。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他是戶部尚書,大明十二清吏司是他在管,兩淮鹽場雖然不歸他管,可大明其它地方的鹽場可都歸戶部管轄,自己治下居然出了這么大的事兒他居然一無所知,這讓他這個戶部尚書感到一陣后怕?!?br />
朱祁鎮并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走到大殿門口,長嘆一聲道:“朕自登基以來,從不敢有一日懈怠,朕還記得登基的前一日,皇祖母將朕帶到先帝靈前,問我能否擔的起這偌大的江山重擔,朕對著父皇的靈位發誓,一定會做一個好皇帝,”說著,他似乎有些哽咽,但還是強忍住了。
“有人給朕上書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