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自討苦吃
已經(jīng)起身準備開溜的朱祁鎮(zhèn),看著幾個已經(jīng)站了兩個時辰的御史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了過來,圍跪在丹樨之下,大有看你往哪跑的架勢。
“你們…”朱祁鎮(zhèn)哭笑不得,“特娘的,屬狗皮膏藥的,甩都甩不掉啊!”
“陛下,何故如此匆匆結(jié)束朝會,臣等還有大事上奏!”帶頭的左都御史李克己大聲道。
無奈之下,朱祁鎮(zhèn)又乖乖坐回了龍椅,以手扶額,有些不耐煩的說道:“行行行,有事你趕緊說,朕,洗耳恭聽。”
“陛下何故如此待臣?”李克己直起腰,硬邦邦的說道。
“朕…怎么了?”朱祁鎮(zhèn)啞然。
“陛下,太祖有言,御史者,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監(jiān)官肅法,以為民極……”李可己哽咽的說道。
“得得得,李愛卿,你也一把年紀了,起來說話,起來,別動不動就搬出太祖皇帝,朕受不起。”朱祁鎮(zhèn)一聽李克己搬出了朱元璋老爺子的話,還說的文縐縐的,心里一陣膩煩:“扯淡,人家朱老爺子放牛娃出身,他能說出這么文縐縐的話來?”
“那個…李愛卿,你有什么話就直說,好吧。”朱祁鎮(zhèn)又道。
“臣就一件事,陛下若不答應(yīng),臣就跪死在這。”李克己跪行幾步,以頭搶地道。
他這么一說,其他幾個御史也跟著哭天搶地起來。
朱祁鎮(zhèn)更加不耐煩了,可對這幫御史,尤其是李克己,他還真沒法生氣,這老家伙雖然有些迂腐,可在做人做官方面確實沒得說。
這也是為什么朱祁鎮(zhèn)將他從河南監(jiān)察御史任上直接提拔他為左都御史的原因。
“陛下,江西大水,百姓死傷無數(shù),淮王身為藩王,膽大妄為,多行不法,勾結(jié)糧商倒賣賑災(zāi)之糧,甚至囤積居奇,致使江西北部四府糧價暴漲,百姓食不果腹,以草籽、樹皮為食,臣還聽聞,撫州三縣百姓無錢買糧,已經(jīng)…已經(jīng)易子而食了。”
“陛下,若不嚴懲淮王,將何以取信于天下,取信于萬民?”
“臥槽,這老頭,給老子好大的一頂帽子。”朱祁鎮(zhèn)暗罵。
“朕何時說過不嚴懲淮王了?李克己,朕勸你慎言。”朱祁鎮(zhèn)怒道。
“淮王貪墨賑災(zāi)錢糧,陛下最是清楚,還曾派郕王殿下到江西調(diào)查過,現(xiàn)在此案已經(jīng)過去月余,中樞為何遲遲沒有圣旨發(fā)出?陛下為何無視我等御史請命?”
這話說得朱祁鎮(zhèn)有些臉紅,他竟然一時找不到理由反駁了。
“你…”
“大膽李克己,膽敢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詞,爾等這是要逼宮嗎?!”一聲暴喝,嚇了眾人一跳,朱祁鎮(zhèn)尋聲看去,樂了,原來是井源站了出來。
“呵呵,老夫還以為是誰呢,原來是井侯啊!怎么您一個武將也想插足都察院的事?”李克己冷笑道。
李克己這話算是激起了一眾武將的怒火,尤其是湯杰,作為皇帝的姐夫,小舅子皇帝被文官們欺負,怎能坐視不管!
“李大人,你這話是看不起我等武人嘍?”湯杰出班,陰陽怪氣的說道。
“不敢,”李克己也不怕他,而是站起身一臉輕蔑的笑道:“湯駙馬,不是老夫看不起你等武人,而是為國諫言本就是我等御史之責,所謂文死諫,武死戰(zhàn),政事,是我們文人的事,你等武將確實不甚精通。”
李克己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現(xiàn)在是談的政事,你們這幫粗丕武夫瞎湊什么熱鬧,哪涼快哪呆著去吧。
“呵呵,李大人不愧是讀書人吶,這大道理是信嘴拈來啊,哎呀,這武人死戰(zhàn)本軍長倒是見的多了,就是這文人死諫,我倒是好奇。”王天云也站了出來,說道。
作為皇帝的死忠,這些殺才們哪能看著皇帝被這幫御史逼的連話都說不出來,所謂君辱臣死,這幫殺才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那他媽是信手拈來,果然是粗鄙不堪!”御史們心中暗罵。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老夫既然敢做這個左都御史,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為國諫言,彈劾奸佞,以正視聽是我等御史的職責,爾等武人,平日里仗著陛下寵信,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今天我要當堂參上你們一本。”李克己像只斗雞一般,揮舞著雙拳怒道。
“夠了!”一直坐在龍椅上看熱鬧朱祁鎮(zhèn)猛然站起身,暴喝一聲。
“都退下!”朱祁鎮(zhèn)瞪了井源湯杰一眼怒道。
“陛下,您還沒回答臣的問題。”李克己道。
“這老家伙,屬狗的嗎,怎么逮誰咬誰啊!”朱祁鎮(zhèn)心中暗罵。
“李大人,你讓陛下怎么回答你?”高谷看不下去了,出班問道。
“如今大明乃多事之秋,陛下為國事殫精竭慮,日夜操勞,江西一案雖然有了些眉目,可牽扯甚廣,一旦處置不當就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麻煩,再說陛下也沒說不懲戒那些貪贓枉法之人,你如此咄咄逼問陛下,難道這是為臣子之道嗎?”高谷又道。
其實他這是在勸這個李鐵頭,你急什么,就不能再等等,非要當著眾臣的面逼的皇帝下不來臺?皇帝下不來臺,你們就高興了?真當這位爺這么好欺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朱祁鎮(zhèn)暗暗給了高谷一個贊許的眼神,心道還得是自己的老師,不管到什么時候心里都是偏向自己的學生。
“高閣老,這等事難道還要調(diào)查什么?事實勝于雄辯,淮王勾結(jié)糧商,貪墨賑災(zāi)錢糧,地方官員為了錢和官位,和這些人沆瀣一氣,上下其手,難道不應(yīng)該嚴懲嗎?”李克己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