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母親河
眾武將一聽,頓感大失所望。
這也忒磨嘰了,既然早晚都要出兵,還搞什么勞什子先文后武這一套,簡直就是脫褲子放屁。
“好了,此事就這么定了。”朱祁鎮看了看武將們,知道他們心有不甘,可他也很無奈。
如今江南各地已經進入雨季,尤其是兩淮、江西、湖廣地方官已經上奏今年雨水較大,請求朝廷撥款加筑河堤。
修河堤又是一筆巨款,尤其是淮揚地區,因黃河穿河南奪淮河入黃海,致使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泛濫的地區。
終明一朝,治黃策略仍與元朝相似,為了維持大運河這條國家生命線,盡力避免黃河向北潰決,所以不得不將黃河引入河系支流眾多的淮河,也因此黃河在今山東曹縣至江蘇徐州間向北頻繁決口。
而一旦黃河向北決口,黃河洪水多從張秋沖向會通河,而會通河本就狹窄,一旦決堤,當年的漕運便會因此受阻。
漕運一斷,整個黃河以北地區就會出現糧荒而引起連鎖反應。
這是朱祁鎮和整個朝廷絕對不想看到的結果。
“陛下,臣有本奏。”工部尚書周忱出班奏道。
周忱原為南京工部尚書,因當時朱祁鎮去南京時出言支持改革商稅,所以后來朱祁鎮將死板的原工部尚書吳邦佐調去了南京,將周忱提拔了上來。
“周卿是要說治黃一事吧。”朱祁鎮道。
“是。”周忱上前,從袖中掏出了一本奏疏,呈了過去。
“說說吧。”朱祁鎮掃了幾眼奏疏道。
“陛下,臣自年后去了河南一趟,對豫北,皖北一線的黃河大堤做了詳細勘察,發現此段河堤年久失修,若是不及時修補,一旦這兩地驟降大雨,恐河堤不保,一旦河堤被洪水沖垮,那兩岸方園百里內將生靈涂炭,百姓必死傷無數,更為嚴重的是…是下游盱眙就是我朝祖陵所在,”
“黃河一旦決口,下游的淮安等地必將被淹,到那時祖陵恐不保。”
朱祁鎮微微點頭,暗道這個周忱自己是選對了,什么叫未雨綢繆,這就是。
隨即他又有些傷感,黃河,華夏大地的母親河,她既哺育了萬千華夏兒女,又給中原大地帶來了無數的災難。
后世那部一九四二的電影,至今想起仍讓人不寒而栗。
“工部可有防治之法?”朱祁鎮站起身,走到懸掛在墻上的大明輿圖前,盯著河南安徽兩地神色凝重。
“自古黃河改道數次,決口次數更是無數,前元光有記載的黃河決口次數就有八十余次,且黃河流經河南安微后河水放緩,泥沙淤積,已成地上之河,若想一勞永逸,恐怕暫時不行。”周忱知道皇帝的脾性,但還是咬牙說出了真實情況。
朱祁鎮也清楚,依照現在大明的國力,即使將整年的稅收都投入治河當中想維持黃河二十年不決口,恐怕都難。
即使放在后世,黃河依舊是防汛重點,直到新中國成立后,集全國之力在黃河中上游修建了葛洲壩水電站,這才讓這條巨龍收斂了鋒芒。
但是現在畢竟不是后世,即使他是穿越者,也不可能憑空拍腦袋去修一座大壩。
他嘆息一聲,隨即又眼神堅定的說道:“人定勝天,朕就不信,偌大的一個大明,還治不服這條黃河!”
“陛下雄心,臣等感佩之至!”眾人行禮道。
“光有雄心可不行,還要有信心,有決心!”朱祁鎮面無表情道。
“黃河中下游之所以會成為地上河,根本原因還在于中上游途經山陜之地的時,大雨沖刷黃土高原挾卷泥沙入河,當黃河流經河南北部后水流變緩,泥沙不斷沉積所致。”
朱祁鎮回憶著后世教科書上的內容,緩緩說道。
“不斷加固河堤固然沒錯,可若是治不住入河的泥沙,河堤就是加固的再牢固終有一天也會被沖垮。”
“治沙?”眾人眼睛一亮,這倒是個新奇的想法,可這沙土怎么防治?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耗費錢糧民力無數,也沒能防住黃河決口,基本上對于黃河決堤都是采用堵疏結合的辦法,再不濟就是動用無數民力挖掘新河道,人為的將黃河改道,可那也是治標不治本,幾十年后河床再次抬高,暴雨一來,河堤照樣決口。
“敢問陛下,如何治沙?”周忱問道。
朱祁鎮指著陜西黃土高原地區道:“朕聽說黃河流經寧夏時水質還算清澈,為何過了陜西后河水便渾濁不堪呢?所以治沙關鍵就在陜西的黃土高坡。”
“這里植被樹木稀少,加之土質松軟,一遇降雨,雨水沖刷裹挾大量泥沙入河,水勢將泥沙一路沖刷到河南安微河段沉積,這才形成了地上河。”
“所以朕才說,治理黃河的根本在于治沙。”
話音落下,眾人茫然,這些文官都是傳統的讀書人,對于朱祁鎮講的這些東西,他們壓根就理解不了。
在他們的思維中,黃河決堤了,死人很正常,因為歷朝歷代都是這樣過來的,誰也沒有辦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賑災無非就是錢糧二字,中樞調集錢糧運往災區,百姓吃上了飯,然后中樞在籌款重新加固河堤,都是老套路了。
“治沙的關鍵就在于植樹造林,含養水土。”朱祁鎮又道。
“種樹?”眾人又是一愣,沒聽說過啊。也不想跟這些人過多解釋,畢竟時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