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微尺度傳熱理論,劉天全結婚
“老祝啊,這事兒等研制工作結束后再說吧,我了解李代表,他不是那種敝帚自珍的人。”
王慶典并不是大包大攬的人,祝元容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催促研究員加快研制進度。
時間一天天過去,CJ型固定床反應裝置已經制造了出來。
在實驗室內,李愛國進行了測試工作。
看著CJ型固定床反應裝置運行正常,各項指標都在范圍內,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成功了!”
祝元容也專門跑過來全程監測了固定床的各種數據。
看到溫控一直處于穩定狀態,祝元容知道這次京城化工撞大運了。
固定床反應裝置的最大難點就是溫控問題。
隨后的項目大部分由王慶典帶領的隊伍承擔,李愛國則進入了“休息”狀態。
每天在實驗室里轉一圈,然后便回到辦公室里著手把CJ型固定床反應裝置中用的理論撰寫下來。
這些技術和理論大部分來自后世,能夠對這年月的化工研究員們產生啟發的效果。
基礎才是根本!
日子一天天過去。
一個星期后,李愛國把撰寫好的《非熱平衡理論》、《多相流耦合的論證》、《微尺度傳熱理論》三篇文章交到了王慶典的手里。
第一篇文章,王慶典花了十分鐘就看完了,微微點頭:“有那么點意思。”
第二篇文章,王慶典足足看了二十分鐘,手指在稿紙上摩挲來摩挲去:“這想法倒是另辟奇徑,可以作為論文發表出去了。”
王慶典不由得對第三篇文章產生了興趣,他看了一眼,便“噫”了一聲,湊到臺燈旁仔細看起來。
借著燈光,他一邊看一邊自言自語。
“目前國際上對微尺度傳熱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導熱問題上,這篇文章很少見的考慮了到輻射和對流問題。”
“據說田先生好像開始研究這個領域了。”
李愛國聞言嚇了一跳。
要知道他搞出來的這個理論,是根據后世一門嶄新學科——微米/納米尺度傳熱學中刨除超越時代的細節,簡化出來的。
在該理論下,微尺度下熱導率不單單依賴于材料厚度。
還跟尺度效應、導熱的波動現象,微小通道中流動和傳熱,流動壓縮性和界面效應等有關系。
這理論聽起來有些生僻,卻能夠解決合成氨中傳導率過低、能耗大且對設備要求高等要求。
并且還能夠提高鐵基催化劑的催化效率。
這兩項技術一直是卡著國產合成氨技術的脖頸技術。
李愛國本來想把成熟的合成氨技術拿出來,但是仔細一想,卻發現了不妥的地方。
成套的合成氨技術太過復雜,不但涉及技術方面的要求,還需要工程、化工工藝.等基礎學科的參與。
一座大型合成氨工廠至少需要數萬各個學科的技術人員共同參加。
李愛國一個人,混身是鐵能打幾根釘!
在關鍵時刻還是要依靠集體的力量。
另外,后世的技術在這年月受限于基礎條件,并不一定行得通。
所以李愛國便想到了摻沙子的做法。
只不過他摻入的是金子而已。
只要微尺度傳熱學問題解決了,再想辦法搞點新技術,國內的化工人自然能循序漸進,總歸能走出一條屬于咱們自己的合成氨道路。
沒想到現在蹦出了一個田先生。
李愛國頗有興致的問道:“田先生是哪個研究所的?全名是什么?”
王慶典對這個問題似乎有些猶豫,沉默了片刻,吐出了一個名字:“加州大學熱物理學實驗室的田長霖教授。”
“他跟我是同學,當年在小美家的時候,田先生就已經開始研究輻射和對流問題了。”
李愛國沉默了。
小美家在后世之所以能迅速發展,跟世界各地動亂,優秀的人才都跑到了他家里有很大的關系。
王慶典似乎覺得這個話題過于沉重,沒有再繼續下去。
他拿著那篇文章說道:“李司機,這理論雖然沒有實際的論證,思路上確實是可行的,特別是我總感覺到它跟合成氨中的催化問題有關系。”
你的感覺一點沒有問題.繼續堅持這種感覺。
“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俗的見解,您要是有時間,可以多指點指點。”李愛國道。
王慶典笑道:“應該是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才對。小友,來,喝點茶水,咱們好好討論下。”
王慶典用酒精燈煮了兩盞茶水,兩人喝著茶水,就《微尺度傳熱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李愛國雖有后世的理論,卻知之然,不知所以然。
王慶典作為研究合成氨的老前輩,擁有多年的實操經驗,卻苦于沒有敲門磚。
兩人的思路相互結合,迸發出一路火花帶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