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好消息(上)
干掉他們,然后再一邊阻擊普魯士第一軍團,一邊把剩下的易北河軍團干掉。那我們就勝利了!”
如果史高治在這里,看到了這一幕,一定會笑起來。貝奈德克將軍的安排并沒錯,只是他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做無線電報的好東西。
……
“第二軍團遭到奧軍主力的圍攻?這太好了!”當收到第二軍團被奧軍主力圍攻的消息之后,普魯士軍隊參謀長毛奇興奮不已,“立刻致電王太子,讓他帶著第一軍團從側后方向殺過來,切斷奧軍的補給和退路!”
“呵呵,這樣一來,這一戰,我就真的能夠實現‘戰略上是進攻,戰斗上是防御’的最理想的作戰狀態了。”毛奇想著,并為這一戰將成為這樣的經典而自豪不已。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到,在大多數時候,防御都是比進攻要更有利的作戰方式。而自從后裝步槍開始流行之后,尤其是美國佬搞出塹壕戰這么種東西之后,防御作戰相對于進攻作戰的優勢就越發的明顯了。在現在,主動進攻的一方,是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的。而偏偏在這一戰中,普魯士是主動進攻的一方,雖然軍隊訓練更好,雖然裝備更先進,但如果硬攻,恐怕也會損失慘重,即使最后能贏,那也絕對是慘勝。為此,毛奇和俾斯麥,王太子在一起商量了許久,又在黑水的顧問團的啟發下,提出了這樣一個戰略上是進攻,戰斗中是防御的作戰思想。
現在,奧地利軍隊圍攻第二軍團,第二軍團處在了防御狀態。第二軍團人數雖然比奧地利人少,靠著防御方天然的優勢,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吃掉的。而第一軍團來援救的速度會遠遠地超出奧地利人的預計。到時候,第一軍團的十一萬人堵住奧地利人的后路,切斷他們的補給。奧地利人要么自己彈盡糧絕的完蛋,要么就要從第一軍團這邊突圍,嗯,然后又是普魯士軍隊防御,奧地利人進攻。這樣一來,明明是在大防御戰的奧地利人,就完全沒有利用防御戰的優勢的機會,反而需要不斷地去突擊普魯士人的防御陣地。這簡直就是……就是欺負人呀。安排完了戰役部署的毛奇,又向國王發去了電報,告訴他如今的態勢,最后毛奇這樣說:“我相信,敵人已經完全的落入了我們的圈套,整場戰爭的勝利就在眼前。”
同一天,毛奇還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寫下了這一句:“科學技術是第一戰斗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