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人如其字
學(xué)了一上午的二十四字,聽到邦邦聲響。
孫山三個放下筆,走出教室,來到廚房,拿起屬于自己的飯盒。
鄭伯說了,要是夫子不在學(xué)堂,你們聽到聲響,自覺去廚房拿飯吃。免得冷掉,不好吃。
孫山打開飯盒,今天吃的是臘肉、煎雞蛋、青菜。米飯比昨天的少了三分之一。
德哥兒瞄了一眼,羨慕地說:“果然還是大伯母好,天天給山子好吃的。你看看我的,哼,比昨天還少了一個煎雞蛋呢?!?br />
孫山看到德哥兒的飯菜由昨天的番薯米飯換成芋頭米飯,菜是煎雞蛋加青菜。
笑著說:“德哥兒,你的飯菜不錯了,天天有雞蛋吃,比村里的孩子好很多了。”
德哥兒不說話了,我也知道比村里的小伙伴好,可比不過你呢。
孫山夾了一塊臘肉到德哥兒的飯盒說:“只能夾一塊給你,多的沒了?!?br />
德哥兒也不嫌棄,嘿嘿笑著地說:“還是山子對我最好,一塊夠了,嘿嘿,我也有肉吃了。”
孫山就喜歡德哥兒這種性子,他嘴饞,但有分寸,你給就吃,你不給,他也不敢問。給多少就吃多少,少也不介意。
德哥兒性子活躍,吃了一口后,又偷偷瞄了隔壁楊清北的飯盒,低聲羨慕地說:“山子,清北小弟,今天沒雞腿吃,但有豬肉吃。果然是地主家的兒子。”
孫山嗯了一聲,不發(fā)表任何看法,孫家在孫家村的日子已經(jīng)數(shù)一數(shù)二了,做人要知足。
中班和大班的學(xué)生也在石板階上吃飯,孫山假裝不經(jīng)意地看了看學(xué)生的飯菜,不是番薯米飯,就是芋頭米飯,條件稍好的給個雞蛋,一般的就只有青菜。
他們的穿著普普通通,出現(xiàn)幾個補(bǔ)丁。不過能上學(xué)的,家里還是過得去。
孫山?jīng)]聽說鄭氏學(xué)堂有特別窮的孩子,也沒聽過父母砸鍋賣鐵供自家孩子上學(xué)。
能來鄭氏學(xué)堂的,起碼有點(diǎn)閑錢又有點(diǎn)遠(yuǎn)見的。希望孩子能識字,將來好找活計干。
孫定廣問孫定慶:“慶哥,明哥什么時候去廣州府干活???”
年前大姑說要帶定明大堂哥去省城,但昨天還看到他跟著孫二叔在田里干活呢。
孫定慶搖了搖頭說:“我也不知道,大姑還沒來信呢?!?br />
大姑說了,等過年后,會來信,叫人帶著大哥去府城干活,但大姑一直都未來信件。
孫二叔和孫二嬸等得很著急。
有認(rèn)識孫定明的同窗羨慕地說:“定明就好了,有機(jī)會去府城干活。我讀完今年,明年就不能上學(xué)了,也不知道去哪里?!?br />
另一個同窗立即說:“誰叫定明有個好大姑,能去府城也正常。哎呦,可惜我沒大姑呢。”
其他人聽后,哈哈大笑。
孫定永也羨慕大堂哥能去府城,關(guān)心地說:“慶哥,你放心,大姑肯定忙著大表哥科舉之事,才沒來信。”
就算進(jìn)學(xué)堂只單純認(rèn)字的,科舉之事,鄭夫子也會跟他們介紹。
免得讀了好幾年說了,連什么是科舉,怎樣考科舉都不知道。識字,不能單純識字,起碼要懂得些常識道理。
孫山也是這樣認(rèn)為的:“永哥說得對,大表哥要考童生,之后就考秀才。恐怕要到4月份后,大姑才能來信呢?!?br />
天大地大,大表哥科舉最大。聽大姑說,何家老太太,何父何母都非常重視。
更不用說身為父母的孫大姑和大姑丈了。
慶哥兒也替大哥擔(dān)心,希望大哥能到府城干活,有個好前途。聽到山子這么說,明白大姑為什么還不來信了。
肯定想著大表哥成為童生后,才有閑心來信。
回去要把這個消息告訴阿爹阿娘,讓他們能安心。
吃過飯后,大家懶洋洋地坐在石板階上曬太陽。當(dāng)聽到邦邦邦聲響,學(xué)子們快速走入學(xué)堂。
鄭夫子和昨天一樣,再次教孫山三人如何讀,再解釋一遍新學(xué)的二十四個字什么意思。
之后對著孫山等人說:“下午你們好好練字。”
然后叫三個到小池邊說:“你們在這里用石板,好好寫。等寫會,寫熟,再在紙上寫。記得,字一定要好好練。”
孫山三個表示知道后,鄭夫子便離開,去其他課室了。
孫山這時候才明白,為什么特意在院子弄一個小池子了,感情是為了讓學(xué)生練字的。
同時對鄭夫子更加敬佩。
來鄭氏學(xué)堂的學(xué)子,都不是富貴人家,筆墨紙硯對學(xué)生來說,太珍貴了,沒可能讓你日練夜練。
只能用其他不值錢的東西先練熟,再寫在紙上。
孫山也看了一眼楊清北,他也帶了一塊石板來,看來地主家的兒子也缺紙墨,也未必有足夠的銀錢科考。
也是,孫家村,鄭家村,包括楊家村,都藏在山旮沓里,就算你是所謂的富戶,也是相對大山里的人,走出山,還是不夠看的。比起外面的人,還是差太多。
孫家村方圓百里,都是貧困區(qū)地。
小池邊有石板凳石板桌,孫山,德哥兒,楊清北,乖巧地坐上去。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