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孫山獨自學習
自從跟鄭夫子說了要科考,鄭夫子對孫山的教學方式完全改變。
第二天一到課室,鄭夫子就把孫山獨立開來。
一個教室,德哥兒,楊清北一邊,孫山獨自一邊,河水不犯井水。
德哥兒鬼頭鬼腦地看了看孤零零獨自坐在一邊的孫山,仿佛在說:山子,別怕,我在你對面。
結果被鄭夫子一瞪,立即挺直身板子,端端正正地坐著。
鄭夫子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繼續教導楊清北和德哥兒。
等教完,就讓兩個自習消化。
來到孫山這邊。
由于整個學堂就孫山一個人走科舉路線,鄭夫子按照縣里學來的秀才教學方式教導孫山。
課程進度明顯加快了。以前一天學24個字,現在一天學36-48個字。講解的知識更深入,同時讓孫山做好筆記,把學的內容從頭到尾仔細認真的研究。
幸好孫山有成年人的芯字,鄭夫子教導的速度很容易接受,并且出色地完成。
鄭夫子摸了摸胡子,滿意地說:“不錯,繼續這樣學習。科考不單單需要勤奮,也需要天賦。要是這點速度都跟不上,更不要說更深入學其他知識了。”
鄭夫子早上教導孫山課業,下午依舊讓他跟楊清北、德哥兒到小池邊練字。
鄭夫子嚴肅地說:“一手好字很重要,能考上秀才的,沒有一個人字寫得難堪的。孫山,你要勤快練習,不要求寫得多好,起碼保證讓考官看上去能繼續看的字。”
孫山應了一聲,保證會勤快練習的。
鄭夫子又問:“你有字帖的吧?”
孫山點頭說:“有,夫子,我練得是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是我大表哥叫我練的,他說我剛學寫字,這本入門最好。”
鄭夫子贊同點點頭:“你大表哥說得對,他考上了秀才,而且成績那么好,你要多多向他取經。別人的成功經驗很重要,讓我們能少走很多路。”
孫山表示明白。
鄭夫子又說:“你現在還是用石板練字,等認識更多的字后,需要用紙張練習。石板上寫的,和紙張上寫的,天差地別,為了科考,必須用紙好好練習。”
孫山認真地說:“謝謝夫子教導,我明白。”
上午的課結束,孫山,德哥兒,楊清北三人走到廚房,拿飯出來吃。
由于天氣很熱,早上的帶來的飯盒,鄭伯會放入水井冰鎮,等快下課,才拉起來,再次蒸熱。
孫山和德哥兒今天帶來的菜都是臘肉,這是府城特產。
跟楊清北熟了之后,三人經常分享飯菜。
三人跟師兄們蹲坐在樹蔭下,一口一口地干飯。
有個師兄笑著問:“山子,我聽說你要走科考之路,是不是真的?”
孫山咽下一口飯,昨天剛和夫子聊要科考,今天就全學堂的人知道了?
知道這件事就鄭夫子,楊清北,德哥兒三個。想必從這三人口中流傳出去的。
至于孫伯民更不可能到處說。
孫山無語地看了一眼德哥兒,就屬他嫌疑最大。
對著師兄認真地說:“是的,師兄,我想考秀才,像我大表哥那樣。”
其他人聽到孫山的話,鼓勵幾句。
有個別語氣酸酸地說:“山子,考秀才可不容易哦,咱們黃陽縣,這么多年,就2個人才考上秀才。近十年,更無一人。你小孩子家家的,哪懂考秀才的艱難。”
孫山還未說話,德哥兒不服氣了,拍了拍小胸脯,大聲地反駁:“我大表哥是我大姑生的,山子的阿爹跟我大姑是親兄妹,都是我阿爺生的。我大表哥是孫家人生的,山子也是孫家人。我大表哥能考上秀才,山子也一樣能考上。我們孫家人或著孫家人生的,最聰明的了。”
為了更有說服力,德哥兒補充道:“我大姑丈說了,大表哥像大姑,像孫家人,才能考上秀才。我二表哥,三表哥,四表哥像何家人,讀書都不怎么行,考不上呢。我大姑丈說像孫家人的就是聰明的。哼,我家的山子就是孫家人,最聰明了。”
孫山等人聽到德哥兒的話,也不知道他哪來的邏輯。也分不清他的話是真還是假。
孫山認真地對著剛才的哪個師兄說:“師兄,考不考得上得考出來才知道,反正都是讀書了,不如去試試,對吧。”
說話的師兄很想說不對,因為條件不允許,沒錢怎么去科考。
可孫山家明顯有條件的,就算孫家不行,還有府城的大姑能資助。
方圓百里,誰不知道孫家村出了一個嫁到富貴人家的閨女,而且這個閨女還是顧娘家的,經常幫襯村里人,更不用說幫襯自家人了。
只好干瞪眼,不再說話了。
有好事的師兄又問:“清北師弟啊,山子都去考了,你去不去考啊?你家可有錢了。”
楊清北不知道為什么火燒到自己身上的,搖了搖頭說:“不知道。”
不再說話了。
孫山也知道自己要科考這事,肯定在鄭氏學堂引起漣漪的,畢竟這是鄭氏學堂第一人。別人羨慕也好,嫉妒也好,說自己不自量力也好。嘴在別人身上,管不了他們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