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將軍!”那將領還要再說,已被呂布調(diào)兵的將令掩蓋了聲音。
司馬朗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向呂布問詢:“不知這位是——”
“你問他作甚?”
唯恐呂布生疑,司馬朗連忙圓場:“我見他雖不如將軍,但也不似等閑,更羨慕將軍這并州軍中人才濟濟!”
這話呂布愛聽,囂張的眉毛都快飛到天上去了。
“要我說,你們河東也是人才濟濟。至于你問的人,他叫張遼,曾是我并州的武猛從事,因先前大將軍所召,被丁原先派來了洛陽。他與我有舊,我就向義父請托,將他調(diào)到了我麾下。”
“你我往野王縣走一趟,令他駐守河東渡口,謹防此地有失。后方有他策應,我更無懼也!”
司馬朗喃喃:“原來如此……”
兵馬出營,張揚得有如猛虎出山。
可若細看去就會發(fā)覺,他們軍容齊整,龍驤虎步,并非一群莽夫傾巢而出。
司馬朗眼見這樣的一幕,心中不覺有些震撼。
他先前只知道,就在去年三月,上一任并州刺史還因為胡人南侵戰(zhàn)敗被殺,這才有了丁原的赴任。隨后又發(fā)生了呂布殺丁原這樣的內(nèi)訌。
有這兩樁事情在前,他對并州軍多少有些輕視,卻不料,呂布此人雖然好騙,但統(tǒng)兵勇武并不作假,在后方也還留著一位遇事沉穩(wěn)的將領策應。
幸好,他因陛下的表現(xiàn)選擇親自來做這個說客,又因陛下說要對并州軍慎之又慎,連夜重新制定了計劃。
只是驟然聽聞還有張遼此人在這里留守,需要再做一出安排而已。
呂布回頭,就看到這位說話體面的使者爬上了馬車,費力地跟上了他們這一行人行軍的隊伍,忍不住發(fā)笑。
竟未留意到,隨著馬車向前,有一道身影自車中跳下,滾到了道旁的荒草之中,直到前方的兵馬消失在了視線之中,這才拔腿向著一個方向奔去,去為黑山軍的另一路人通風報信。
而呂布這一行行動如風,雖有步兵拖慢了腳步,依然在日落前行出了二十多里,距離抵達野王縣路程只剩一半。
他沒打算趁夜行軍,著令士卒就地扎營。
但還未等全營歇下,他就見前方探路的士卒折返回來,湊到他耳邊通報了兩句。
呂布眉頭一皺:“讓人將那位使者請來。”
司馬朗被帶來時,人都還有些懵。
呂布問他:“斥候來報,前方有人攔路,你可知是何情況?”
司馬朗搖頭:“不知……”
“將軍!不是敵人——”忽然有聲音從營門的方向傳來,“是有人在營外求見,說要前來犒軍!”
犒軍?司馬朗頓時會意,開口就答:“應當是李公派來的人,感念將軍行路辛苦,故而派人前來!”
呂布大笑:“何必如此客套,若要宴飲贈禮,且待解決了那些逆賊再說。”
“這話就說錯了。”來人被接入營中之時,正聽到了呂布的這句話,開口答道,“既是有求于人,就該拿出有求于人的態(tài)度。”
隨著他走入營中,一干酒肉之物都隨著一輛輛馬車送到了營中空地之上。
那文士打扮的青年行到了呂布的面前,“可否借一步說話?”
呂布不疑有他,順著對方的示意走到了一邊,便聽對方說道:“將軍有所不知,野王縣中近來因山匪作亂,鬧得人心惶惶,只得閉鎖城門,嚴防警戒。若是將軍率眾兵臨城下,李公擔心城中拿不出什么招待的排場,反而讓城中百姓先慌了心神,不得不令我先帶食糧前來,算為將軍接風洗塵了。待得將軍得勝,山匪禍患已解,必讓野王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呂布心中的疑惑頓時得到了解決,“這算什么不得了的事情,還要犒軍送禮來說,派兩個人來解釋解釋也就是了!”
文士微笑:“但就如我先前所說,求人吶,就該有求人的態(tài)度。”
他拱手致歉:“我還有兩句話要與他說,請將軍先去品用肉食酒水。”
呂布擺了擺手。
趙謙如蒙大赦,朝著司馬朗走了過去。
司馬朗將他一把扯了過去,匆匆問道:“這又是何情況?”
趙謙低聲說道:“那位的意思。他說,并州軍弓馬嫻熟,光靠著將人誆騙入城中,未必能真將他們困在當中。若以呂布之驍勇,或許后路被斷,還能殺出另一條路,到時城中河東百姓怎辦!所以,我們的計劃再改一改。”
若是司馬朗沒見到呂布軍中是何情況,說不定還會覺得,此舉簡直是平添麻煩,但在隨同行軍的半日間,他已認真將這軍中上下都窺探了一遍,著實不敢斷言,在對方全盛的狀態(tài)下,到底能否困得住這一行猛士。
趙謙已說了下去:“不如先將他們引至山中,分兵擊破,要知道……”
……
“要知道,我們黑山軍敢以黑山為民,正是因為轉(zhuǎn)戰(zhàn)于山水之間,哪怕是山間陡坡,也能如履平地。并州軍雖然驍勇,但進了那太行山,也不是我們飛燕將軍的對手!陛下您說是不是?”
劉秉克制著向他翻個白眼的沖動,“……是。”
上次他想逃跑卻最終失敗的那次,已經(jīng)體會過了。
孫輕絮絮叨叨的聲音又響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