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
這個世界上到底是人定勝天還是人難勝天呢?
東漢末年幾乎年年大赦天下,黃巾事罷,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中平,哪怕年末改元,這一年也是中平元年。
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依舊是上天不愿意放過大漢的一年。
當年春正月就是一場大疫,看似天災,實則人禍。
黃巾起……之亂中死了多少人,不說戰場上殺死的,就說戰亂中受到波及而亡的,說句尸橫遍野也不為過的。
人死多了處理不好,出現瘟疫難道是什么值得驚訝的事情嗎?
樂安郡這邊就看最大的世家都一家老小死了個遍,就知道死人絕對不少,不過因為陸離應對得當,倒是沒有成為疫情區。
但陸離處理得了這種看似天災的人禍,卻處理不了某些看似人禍的天災。
他升官了,不,應該說要調往中央了。
皇帝是天子,這怎么不能稱之為一種天災呢?
雖然這個郡守一開始只是試用,但陸離以為只要自己做的夠好,下一步那自然而然的會是轉正,誰知道皇帝神來一筆竟然要把自己往中央調。
陸離真的很想問問他們的陛下,你這到底是什么套路,要不要想一想上一位前來宣旨的天使剛走了幾個月啊。
他尋思著自己也沒花錢啊,怎么“驚喜”來的如此突然。
就先不提這個調職的任性、離譜程度,單說這個任命本身。
這個任命好嗎?
任誰看,從偏僻的地方試用期郡守調往中央,這都是妥妥的升官好事。
如果是在王朝鼎盛時期,甚至哪怕是王朝開始由盛轉衰的中后期,這都可以說是好事。
可現在是大漢王朝的末期,哪怕很多人還不這樣認為,但陸離清楚有些事情不會輕易改變的。
當然了,要是繼任之君是秦皇漢武自然另當別論,可問題就在于根本不是。
陸離雖說對這段歷史不能說了如指掌,但根據對曹操劉備等人生平的一些記憶,對比一下時間,現在這位陛下恐怕沒有幾年了,接著就是皇子二選一,外戚與宦官的對對碰,然后董卓入京,天下大亂。
陸離當然可以辭官不受,但他沒有任何緣由,畢竟任誰看這都是皇恩浩蕩的大好事,又不是要迫害你,你干嘛不去,是不是心里有鬼?
再者說,陸離這邊全家都死光了,可不是那些朝中有人的世家子弟,可以玩個任性的說不干就不干,日后什么時候想干依舊能干。
就如同當初他不能對張角說你未來要造反,我才不要跟你出去長見識一樣,現在他也不可能對漢帝說我知道大漢就要亡了,才不要去中央任職呢。
其實非要說的話,去中央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別的不說,至少能跟某些大佬混個臉熟不是,甚至許多大事件也有機會摻和一腳,不像現在這樣天高皇帝遠的,啥事都是發生完了才知道。
哪怕大漢要亡,那也還有不少年,到時候自己難道就笨拙到跑都不會跑嗎。
列舉了一大堆的好處,可陸離完全沒有說服自己,他就是打心底里的不想去。
非要說原因,陸離自己都說不清楚,是因為知曉歷史,卻又不完全是因為這個。
或許還有些許恐懼、些許遲疑、些許擔憂,甚至是膽怯、惶恐。
很突然的,好像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隨著這份調職一同到來了。
也或許那些負面的東西一直都存在,在被壓制了二十多年后終于再也壓不住了。
人的忍耐是有闕值的,這些負面情緒甚至很可能都不是從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有的,也許前世就已經有了,但陸離總是壓著,他總是能壓得住,卻沒想到今天突然就被這么一個消息給搞破防了。
到底是為什么呢?
因為大漢將亡卻未亡,因為那些讓后人熟知的事情還有幾年才會發生,如果我去了,如果我離一切那么近,會不會改變什么,會不會一切就都不會發生了,會不會一切發生了卻發生成我完全不熟悉的樣子?
好像凡是穿越者,大多對改變歷史存在一種特殊心態,對于失去自己的先知優勢存在排斥。
陸離沒有繼續強壓那些負面情緒,何必呢,是人總會有負面情緒的,往好處想,現在提前發現提前釋放一下,總好過積壓久了搞出什么積郁成疾,多影響壽數啊。
負面情緒搭配著看不開、糾結、執拗,那絕對是妥妥的對自己的大殺器。
換言之,如果本人足夠看得開,心胸足夠開闊,萬事不往心里去,那玩意還能有什么威力可言?
陸離認為看得開其實挺簡單的,粗暴一點說,看一下最壞可能與最好可能就是了。
最壞的可能是什么,一個字——死。
反正自己本來就已經死過一次了,多活這二十多年都是賺的。
最好的可能可是拯救世界啊,哪怕可能沒人知道,但他自己清楚就夠了。
在這兩個極端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其余的中間值又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想得開的陸離仍然在思考如何不去,可能反抗無效,但總不能因此就不動腦子了吧。
陸離想著想著就想到了那些三國名人,想到三國名人不可能落下諸葛亮,而想到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