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
第81章人傳人
又一次“尋糧”無功而返, 此次帶隊的何除不由狠狠“啐”了一口,口中一連串文字化都需要被口口的話語。
他原本不過是青州城陽郡一農家子,因為臉上窄下寬體略方, 活像是鋤頭的鋤板, 被人戲稱作鋤子。
亂世中貴賤重定這種話真的不是亂說的,他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以前不過是掄著扁擔、扛著農具跟人搶水的農家漢,亂世一來也能手下幾千人,有個正正經經的名字。
這名字還是一位往日里眼高于頂的“先生”奉承出來的, 對方說了一大堆他聽不懂的話,何除就記住了一個“除舊迎新”,這就是自己名字的出處了。
不是鋤頭的鋤, 而是除舊迎新的除。
事實上別管是“鋤”還是“除”,他都不會寫,但誰在乎這個啊。
他現在一點也不缺鋤頭, 再也不用當鋤頭的兒子, 靠著那點力氣在田地里打轉,祈求老天爺與大官們行行好,讓自家能夠活下去了。
至于除舊迎新,他現在也算是除舊迎新了吧, 只是這個新,跟大賢良師當初說的怎么不一樣啊?!
以前他從不想這些東西, 只是生存就已經消耗掉全部的力氣了,哪里有心思想這些。
現在罵完之后忍不住想了想,卻也想不出什么東西來。
耳邊隱隱聽到了好似童謠的念叨, 何除忍不住心中暗罵,不是都要餓死了嗎, 還有閑心在這里嘰嘰喳喳呢,怎么著,把搶來的雞吃完了,就自己扮起雞來了。
越想越煩躁,何除叫住了一個路過的,還沒等他開口問那邊都在嚷嚷什么,被自己叫住的人個一哆嗦,那心虛的模樣活像是跑到他家來偷人,一出門正好撞見他回來。
何除的家人是一直跟著他的,還有幾個伺候的人呢,他家那口子可看不上這瘦不拉幾的東西。
可不能找家里的偷人,不代表不能干別的:“你小子做什么虧心事了,在這里跟我打什么哆嗦!”
被叫住的王六一邊連忙道“沒有”,一邊點頭哈腰的給他作不倫不類的揖。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剛剛胡思亂想的影響,何除看見對方這樣,忍不住想,當年他們家祈求那些官吏不要收走太多糧食的時候,似乎也是這樣的。
想到這個,他腦子里莫名其妙亂哄哄的。
“那群人在那里念叨什么呢,怎么,吃土吃飽肚子了?!”
這話一出,王六的心虛更加具體化,何除立刻意識到對方的心虛就跟這個有關。
他加重了語氣:“說!”
王六哆哆嗦嗦,卻也不敢不說,只亂叫一通:“將軍、大將軍,那、那邊在說一首最近流傳起來的童謠。”
“生計荒,找曹相,先投能得新衣裳。
有田地,牛幫忙,多干歲末有余糧……”
這童謠倒是通俗易懂,何除一個大字不識的也完全聽得明白,他更明白這樣的童謠對底下人有著怎樣的誘惑力。
“這童謠是什么時候出現的,是只有這幾個人在傳,還是所有人都在傳?”
何除說不出這兩者之間具體的差距,但他心中隱約意識到情況的不妙。
王六更加哆嗦了:“俺、俺也不知道,就、就很多人都在傳。”
何除也沒有繼續問對方所謂的很多人是多少人,打馬路過那群人的時候,他隱約能夠聽到其中有人在分析猜測曹相是誰。
何除揮著鞭子叫他們散開,心中不好的感覺更加濃郁了一些。
————————————————————
曹營。
再次成功攔截了一波“劫掠”的黃巾后,兵力有一部分分出去要做陸離平巾策中的“第二”之事。
盡管還沒有大的勝利,但所有人都能明顯感覺到局勢在向著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
雖然現在還不是歌功頌德的時候,但不妨礙個人心中都對陸離的“平巾策”有著自己的看法。
切實完成的一次次阻截,讓幾位帶兵的對他判斷的行軍路線頗為稱奇。
可在戲志才看來,陸離的那首童謠才是真的有意思。
其實之前不是沒人打過“童謠戰”,如董卓遷都長安前,傳的“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再如“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但真要相比,就實際作用而言,那兩種不過是讖言,反倒是陸離這個,那是真切可以起作用的。
而且頗為巧妙的一點在于,他在這首童謠中還設置了點前提條件。
能得新衣裳的前提是“先投”,有余糧的前提是“多干”。
到時候真的成了,只需要安排幾個“典型案例”,比如真的得到新衣裳的早投者,有余糧的多干者,一種信任就會隨之建立。
要讓陸離知道戲志才的這番分析,絕對要在心里說一句:“感謝闖王提供的錯誤案例。”
說什么“闖王來了不納糧”,那確實是很吸引人,可問題是你能夠做到嗎?
這就好比你招聘人時說我們的薪資待遇是一萬,結果人家辛苦干了一個月,你就發一千,這不純純詐騙嗎。
但如果你招聘人說的是薪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