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番外
光元五年,前太子幕僚裴戢(ji)反叛,率兵攻打興元糧倉,據(jù)地為王,建定國。
后發(fā)繳文于天下,斥責當今德不配位,殘害手足,雞鳴狗盜之輩,竊國者也,今順應(yīng)天意,定代武隆。
新帝勃然大怒,遣大將吳、何領(lǐng)兵屯下郡,直插興元,令荊州牧就近募兵,合三路人馬,出兵三十萬大軍,討伐叛軍。
叛王遣魏、樂為先鋒,有軍師劉絡(luò),據(jù)勢而守,東出以拒,出兵五萬。
當是時,叛軍急行,達渭水之南。隆軍未至,有斥候觀其蹤跡,近萬人之數(shù),列兵蜿蜒綿亙,不見其尾。
諸將心驚,以寡不敵眾,靜待以觀。將魏曰,“隆軍遠道而來,人疲馬乏,新至未定,易將主動出擊,誘敵以入。”
軍師劉絡(luò)曰,“今敵眾我寡,不易結(jié)陣擋車,東行十里,蒹蘆草密,不若埋伏至此?!?br />
魏、樂從之。
遂造浮橋,兵攜三日糧,輕騎渡江,背水而伏。魏為左據(jù),樂為右據(jù),將士皆藏匿刀戈于蒹蘆,時至黃昏,隆軍至。
魏望其兵疲,陣亂不成,競聚于左,乃鳴鼓,左右齊出,士奮而聯(lián)眾攻之,劉絡(luò)率鐵騎中出,絕其兵馬為二。
遂隆軍大敗,大將吳俑被俘,后被斬陣于前。
至此,定國一戰(zhàn)成名,引得綠林好漢投之,皇帝震怒,勢要雪恥。
至此,持續(xù)兩年之久的興元禍亂,就此展開。
“后來呢?”年幼的君主睜著眼睛,求知若渴,“危急關(guān)頭,可是有白袍小將,七進七出,殺得叛軍片甲不留?”
說著,尤帶肥膘的孩童,有些激動地揮了揮手臂,臉上浮現(xiàn)出些許紅云,雙眼晶亮。
顧適道搖頭。他乃天子侍講,負責給天子講授經(jīng)義,原先,今天本應(yīng)講史,天子卻偏愛行軍打戰(zhàn)之事,哀求他講講先皇的光輝事跡。
顧適道自然是婉拒了。
先帝駕鶴西去,可還有好些追隨先帝的將領(lǐng)健在,仍是當打之年。那李太尉更是如日中天,是為托孤之臣。
武隆文武兼?zhèn)?,?zhàn)事也是史書一筆,因而,真要說來,顧適道倒也能講個皮毛,可這年份太近,難免會摻雜些個人的看法,屆時,那就不是講史,而是挑撥離間了。
所以,無論是為臣子,還是師者而言,這都不是明智之選。
可話又說回來……閱歷尚輕的孩童,總是對英雄往事心向往之,若是從前,顧適道還能硬著心腸,繼續(xù)講史,可這年紀大了,就難免心軟。
更何況,他本是要告老還鄉(xiāng),承蒙太后信重,方才得了侍講這閑差,如今的朝廷紛爭,與他一個閑人也并無瓜葛。
因而,顧適道思來想去,還是折中,講了高祖時期的戰(zhàn)事。
戰(zhàn)事,每朝每代都有,總結(jié)起來,無非就那八個字——內(nèi)憂外患,天災(zāi)人禍。
高祖在位時期,匈奴內(nèi)亂,無瑕擾邊,雖也有些天災(zāi),但受災(zāi)范圍不廣,除了興元禍亂,別無戰(zhàn)亂,相比如今而言,都稱得上是難得的治世了。
要說這高祖,也是有些氣運在身。
原先,他是個閑散王爺,文武平平,母家不顯,因而并未被視作繼任正統(tǒng)的人選。
只前頭的幾位,為爭奪皇位,手段頻出,前太子獲罪,自絕而亡,旁的皇子,死的死,廢的廢,瘋的瘋,到頭來,擼貓遛鳥的高祖,稀里糊涂就上位了。
朝堂上,有經(jīng)國之才輔佐。
即便遇上了那風雨欲來的興元禍亂,國無良將,竟也有民間能人挺身而出。
要說這運啊,當真是琢磨不透。
楚瑾卻是不懂了,“侍講搖頭,是為何意?”
既然是高祖時的事,那最后,定是朝廷勝了,若無勇猛武將,這戰(zhàn)又是怎么打贏的?
他有些迷茫地眨眼,小小的腦袋,是大大的疑惑。
顧適道搖頭,“興元糧倉,為天下五倉之一,當時,糧倉被劫據(jù),正值秋際,附近州郡糧稅皆已入倉,囤積的糧食,足夠叛軍支撐數(shù)載?!?br />
作為關(guān)中咽喉之地,興元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糧倉更是據(jù)山而建,固若金湯,有重兵把守,叛軍從內(nèi)突破,占據(jù)此地,相當于有了一座自給自足的城池。
便是朝廷兵源充足,后勤補給不便,戰(zhàn)線太長,一時也難以攻破。
更別說,初時,朝廷錯估了叛軍之能,沒有直接大軍壓上,便就成了添油。
所謂添油之術(shù),名為試探,實則不過是謀略失誤的遮羞布。
錯失良機,便就給了叛軍以戰(zhàn)練兵的機會,到后頭,叛軍上下,皆為精銳。
朝廷幡然醒悟,欲要派大軍壓上,錢糧兵力又是難以為繼了。
如此,雙方僵持了兩年。
“最后扭轉(zhuǎn)局勢的,是一支臨時征調(diào)的運糧隊,其中皆為民婦,為首的,乃養(yǎng)蠶柳氏女,名雙?!?br />
楚瑾記起來了,這個母后講過,“天下無雙,其名有二,無出其左,當世奇女子也!”
“刻石題名十二卷,卷卷盡書木蘭軍?!?br />
說到自己知道的事情,年幼的君主激動地拍掌,頗有些幼童賣弄炫耀的意味,他掰了掰手指,“柳雙雙,牛春華,何秀花,招娣……”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