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糧商指認周延儒,早朝危機四伏!!!
“皇上,周延儒方向有新的突破!!”
“今日早晨屬下抓獲城北米行的老板張大山,他正向首輔周延儒送信!”
大殿上,錦衣衛(wèi)一臉肅然,單膝跪地呈報。
顧辰:“哦?審問的結果如何?”
錦衣衛(wèi)從懷中取出一張沾著血跡的供詞,雙手高舉呈上:
“皇上,張大山已經畫押,承認他與首輔大人存在金錢往來的關系。這是他的供詞。”
顧辰接過紙張,指尖觸到仍未干透的紅泥指印,上面隱隱帶著血跡。
顯然是錦衣衛(wèi)動了一些大記憶恢復術。
他的目光落在紙張上,迅速瀏覽起來:
“張大山供認,作為京城最大的米商之一,他通過賄賂首輔周延儒,獲得了對京城米行的壟斷權。
每年初,張大山都會派人送上白銀三萬兩,以及名貴字畫、珍寶等作為孝敬。
去年年底,還為周大人府上修建了一座專供觀賞戲曲的戲臺,耗資一萬五千兩。
張大山通過與周延儒的關系,暗中操控京城糧食市場。
所有米行必須經由張大山的渠道購買糧食,他以遠高于市價的價格批發(fā),再以極高的零售價出售給普通百姓。
供詞還提到,今年由于災年歉收,張大山和周延儒聯手將米價抬高至一兩銀子五十斤。
而同期從鄉(xiāng)間購入的糧食價格僅為一兩銀子兩百斤,利潤翻了四倍之多。
張大山稱,周延儒通過這一模式,每年從京城米行獲利至少十萬兩白銀,均通過暗箱操作送入其府中。
京城百姓因此買不起糧食,怨聲載道,甚至出現多人凍餓而死的慘劇。”
顧辰自從成為皇帝,還沒上過一次早朝。
為的就是隱藏自己的動機,悄默默的干大事!
如今自己手握軍權,又掌握了首輔的貪污的證據。
一場血淋淋的殺伐開始!
顧辰將供詞放在龍椅的把手上,對著身邊的小太監(jiān)吩咐道:“通知京城內的文武百官上朝!”
小太監(jiān)低頭回道:“是!奴婢馬上去安排!”
一個時辰后,文武百官們陸續(xù)走入大明朝的大殿——奉天殿。
文官身穿翰林官服,青袍繡百鳥圖案,各自品階分明。
一品大員穿紫色官袍,繡仙鶴圖,領口、袖口均鑲嵌金絲紋路。
二品和三品大員則穿絳紅色官袍,繡有孔雀圖案,略遜于一品卻仍高高在上。
四品以下的官員身穿青色或藍色官袍,繡雁圖,站在朝堂的兩側尾部。
站在最前列的是內閣首輔周延儒,身后是內閣次輔溫體仁,兩人同為東林黨,卻私下勾心斗角。
周延儒掌握內閣大權,溫體仁則因與皇太后有關系,靠外戚勢力站穩(wěn)腳跟。
緊隨其后的是禮部尚書錢謙益,他是東林黨的重要人物,與周延儒關系密切;
戶部尚書李標,是財稅的實際操控者,與徽商,晉商等有秘密勾結;
以及兵部尚書王應雄,名義上管理全國軍務,實則被邊關將領架空,只能與首輔保持一致。
武官的站位與文官相對,分列大殿的另一側。
他們身穿武袍,顏色鮮艷,肩披護甲,腰懸佩刀。
袍上繡有虎、豹、麒麟等猛獸紋樣,顯得威嚴無比。
一品武將如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楊嗣昌,身穿紫金甲,手握京城三大營名義上的調兵權。
二品武將如大同總兵官曹變蛟,他是后金的勁敵,深得邊關將士擁護。
三品武將如京城守備司指揮使許國儀,是楊嗣昌的黨羽,專注于京城防務。
文官低頭竊竊私語,猜測著皇上今日突然上朝的用意。
“皇上這三天不見人影,突然召我們上朝,莫非要宣布大事?”
“這幾日錦衣衛(wèi)的動向太過頻繁,想必京城要有變動了。”
“我聽說三大營的士兵因為不讓災民進城全被皇上解散了?!”
“還有這事?后金打過來怎么辦?!”
“你管這個干嘛!最近永泰街的商行米賣的十分便宜,各位大人有去采購嗎?!”
武官們則顯得沉默,手按佩刀,筆直站立,但目光中帶著警惕與疑慮。
楊嗣昌皺著眉頭,時不時看向周延儒,心中滿是揣測。
他懷疑自己的三大營的變故,全是周延儒搞的鬼!
一下子士官全不是自己人,自己完全被架空了!
楊嗣昌恨不得把周延儒的頭擰下來當球踢!
殿門外的鐘聲響起,百官迅速歸于安靜。
伴隨著“圣上駕到!”的高呼聲。
顧辰緩緩步入奉天殿,一身龍袍的他氣勢十足,目光冷冽地掃過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