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任性一把
“若是漢人入夷地,說夷話,行夷禮,那他豈能算是漢人?當今天下大亂幾十年矣,多少漢民為避亂世,遁入蠻夷之地,成了夷人?”
“反之,若夷人入漢地,習漢話,行漢禮,又豈能算是夷人?”
“馮君侯收越雋夷人,欲讓他們改夷俗,教他們漢禮,此乃教化大功是也,當大力推行才是,如何能說是多此一舉?”
此話一出,連好老人向朗都吃驚地向楊儀看去,這家伙,還當真是大膽!
“馮君侯可比光武皇帝?亦或可比丞相?”
李嚴冷笑一聲。
這話問得委實誅心之極。
楊儀頓時脹紅了臉,牙齒咬得格格作響。
這李嚴,根本就是要把他往死里坑啊!
若是他答是,不但是當場得罪了丞相。
就算是遠在越雋的馮永,得知了今日之事,只怕也要跳腳,恨不得直接趕回錦城把他掐死!
比光武皇帝還厲害?你怎么不扶搖直上九萬里?
可若是答否,那光武皇帝和丞相都是以懷柔為主,那馮永不遵循舊例,不就是自作聰明?
諸葛亮咳了一聲,終于插了一句,“公琰,你覺得如何?”
問的卻是蔣琬。
蔣琬與楊儀的關系并不算好,但也不算差,而且同為丞相府參軍,此時看到他硬肛李嚴,也有些擔心。
聽到丞相問話,連忙開口道,“回丞相,琬以為,李君侯說得有道理……”
李嚴滿意一笑,楊儀則是怒目而視。
“然馮郎君乃是山門中人,行事常有驚人之舉,咳,倘若當真能如楊參軍所說的,教化夷人習漢話,學漢禮,那越雋郡豈非能成為第二個朱提郡?”
朱提郡儒學興盛,大姓人家以習漢書,行漢文為榮,南中叛亂時,朱提各夷王大姓皆是不為所動,正是因為人心向漢。
李嚴楊儀兩人卻是沒想到蔣琬后面的話里還有轉折,于是兩人的神情竟是又立馬互相調換了過來。
要說起知曉諸葛亮的心思,除了去漢中當太守的馬謖,接下來定然就是蔣琬。
別的不說,李嚴勸丞相進九錫稱王的事情,蔣琬是少數知曉的幾個人之一。
當時丞相暴怒無比,從那時起,李嚴因為私心之重,就已不被丞相所喜。
如今讓他進前將軍之位,看似高升,但從永安調往江州,卻非是簡單之舉。
永安是李嚴接受遺命的地方,同時也是先帝親手把手上的精兵交予他的地方,意義非同一般。
但江州就不一樣了。
當年先帝伐東吳,趙老將軍可是督江州之人呢。
這其中的微妙,非一般人所能知。
也就是說,丞相如今已經開始提防李嚴了。
大漢丞相聽了蔣琬的話,垂下眼眸,不讓人看到他眼中閃過的寒芒。
同時心里對李嚴也有些失望,正方啊正方,我本以為,你只是私心有些過重,還是可以相忍為國的,沒想到你竟然已經到了這等惘顧公事的地步。
若是朝廷錢糧吃緊,或者無力南顧,讓夷人仍自守其地,遵其舊俗,不失為暫守一時安寧之法。
但如今朝廷為何能夠大肆清查田畝人丁,你當真不知道是為什么?
既然敢對世家大族的人口土地這一條命根子動手,又何須怕對另一條命根子動手?
作為大漢丞相,諸葛亮很清楚目前南中的狀況,甚至這種情況還是他刻意放縱的。
如今南中正準備大開莊園,所需的勞力從哪里來?
總不能趕著漢人去南中吧?
誰愿意去?誰愿意從富庶的蜀地去傳說中的疫瘴之地?
所以自然還是找當地的夷人最為方便。
只要夷人沒有習漢話,沒有遵漢禮,沒有歸于官府的直接管理之下,那他們就仍是潛在的勞力來源。
世家和權貴要讓他們變成勞力,那就只是需要一個合理的借口。
但在大漢丞相看來,朝廷需要削弱南中夷人沒錯,可同時也不可能讓南中的地方勢力再次膨脹。
如今的做法,只是為了能更好地控制南中,最終的目的,還是有朝一日能讓朝廷直接管理南中,而不是假手南中豪族和夷王蠻帥們。
南中,只能是朝廷的南中,而不是其他人的南中。
但很明顯,李嚴鐵了心要反對馮永的建議。
只聽得他對著蔣琬斥道,“朱提郡自前漢始,就興儒學,自今已有數百年矣。越雋設郡,亦始于前漢,自今亦有數百年,可如今夷亂仍頻,兩者豈能混為一談?”
李嚴反對此事,是因為他對南中目前這種情況很滿意,甚至想讓它永遠保持下去。
至于有沒有順便幫世家維護另一條命根子,知識壟斷權,還是故意幫忙,誰也不知道。
“大家考慮得都有道理,且馮長史信中所言不詳,也不知其具體打算如何,委實令人難下結論。丞相何不派遣一人前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