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政治盟友
第1187章 政治盟友
世人皆知興漢會斂財手段了得,但正所謂樹大招風,關中一戰后,皇家很明顯對興漢會作出了某些限制。
蔣琬當然知道,興漢會這幾年,一直源源不斷地往九原和平城輸送錢糧。
不但維持了邊地的穩定,聽說還有其他安排,反正也算是拓實邊疆,教化胡夷了。
所以馮都護說興漢會拿不出錢糧,也是情有可原。
不過提到興漢會,就不得不提到皇家。
皇家本來也是挺有錢的。
少府還掌握著不少財源渠道呢。
只是丞相在生前,就已經開始在掏小胖子的小金庫了。
組建南北軍就曾經差點讓小胖子回到解放前。
然后關中一戰,又讓南北軍隨大軍出戰。
雖然現在大漢改制中央軍,南北軍歸于禁軍,但皇家想要控制南北軍,自然不可能完全放手。
所以南北軍的錢糧供給,一半是出自國庫,一半是出自內帑。
按馮都護對小胖子的了解,皇家的少府,這個時候估計也沒有多少錢糧。
畢竟鄭國渠的修復,皇家可是要出錢糧的——而且還是前期的大部分。
反正關中的土地,興漢會又拿不到太多,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所以在出了人力和技術之后,自然就不愿意當冤大頭。
最多也就是出了屬于自己的那點錢糧,再多就沒有了。
皇家,皇家又怎么啦?
皇家也不能強迫別人出錢吧!
天子在朝議的時候,都得虛心聽取朝中重臣的意見呢。
而想要通過一項重大決策,更是要在朝議上讓大伙達成一致意見。
大漢的朝議,本來就帶著后世議會制的某些味道。
再加上興漢會作為新興勢力,又有某位中都護作為會首。
說是興漢會這個利益集團推舉馮某人在朝中維護自己的利益,代表自己發言也不為過。
這又與后世議會議員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像現在,馮都護就表示,興漢會已經掏不出更多的錢糧了。
而蔣琬這個尚書令,自然也不可能去逼著皇家掏錢。
那么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世家。
馮都護搓了搓手:
“不太好辦啊!”
確實是不太好辦。
蜀地世家已經被馴服了,聽話得很,而且現在又是往荊州傾銷的關鍵時期。
再說了,就算能把蜀地的糧食運過來,黃花菜都涼了。
涼州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雖說糧食產量不少,但那里同時也是新興工坊的重要發展區域。
新興工坊需要大量的原始工人,還有牧場草場的圈養畜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
所以涼州能保證糧食自產自足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當然,讓涼州的新興工坊主資助一些錢應該沒啥問題,糧食就不要想了。
至于關中河東并州這三地,不到四年就已經割過兩次了,再割下去,那就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
大漢現在,并沒有徹底消滅世家大族的社會基礎。
就算是一千多年近兩千年后,有類學閥的圈子都仍若隱若現——而且那些玩意還特喜歡近親繁殖。
更別說現在的大漢新貴勢力,其中相當一部分,也是由某些世家轉變而來。
真要把關中并州河東三地的世家連根拔起,莫說是還要殺多少人,光是引起蜀地涼州等地的連鎖反應,也夠受的了。
總不能連蜀地和涼州的大族也滅了吧?
說不定滅著滅著,就會發現連最信任的親密戰友都要背刺自己。
真到了那一步,就不單單是人口稀缺的問題了。
而是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步子太大扯到蛋的問題。
仁人志士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只知五卷,未見六卷的馮都護就更解決不了。
“對別人來說可能確實不太好辦,但對于中都護來說,辦法肯定還是有的?!?br />
不用說得太明白,蔣琬就明白馮都護想的是什么。
畢竟這么多年來,不管大漢如何變化,但丞相與中都護在某件事情上,總來都是一直未變。
“哦,敢問蔣公,此話又是從何說起?”
“中都護莫非忘了當年南征之事耶?”
馮都護聞言,頓時就是一愣。
當年南征,我做什么了?
不就是跟在丞相后面,撈了點勞力,賺了點彩禮錢?
而且就為了這點彩禮錢,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