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合理性的工具
第160章 合理性的工具
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中午。
江淼脫了防護服和頭盔,更換了一套日常休閑服,從實驗室的更衣間出來。
一出來,就看到了在門口臨時辦公的黎子軒和柯勇。
黎子軒趕緊站起來說道:“老板,兩個小時前,有一個來自省農科院的科研團隊來拜訪,希望可以見您一面,是今天中午見面,還是改期?”
“哦?哪個科研團隊?”江淼接過申請表,看了一眼上面的申請人和來訪理由:“原來是王英祥教授的團隊,大豆育種領域,想交流一下關于仙豆系列新品種的新特性,那就今天中午吧!他們還在嗎?”
黎子軒一邊迅速關閉筆記本電腦,一邊回道:“還在,科技事業部的黃星河研究員接待了他們,好像去了后山的實驗種植基地參觀了。”
“那就在我平常會客的二樓包間見面吧!”
“好的。”
而正在參觀實驗種植基地的王教授等人,收到了黎子軒打過來電話之后,也急匆匆下了山。
員工餐廳的二樓包間內。
江淼已經吩咐好了廚房做了一些簡單的飯菜,招待一下王教授一行人。
十幾分鐘后。
黎子軒敲門進來,后面戴著眼鏡的方臉中年人。
看到對方的那一刻,以及后面的老熟人蕭碣石院長,江淼就笑著站起來:“王教授,蕭院,還有各位朋友,你們好!我是江淼。”
王教授也笑著和江淼握手:“你好你好,我也是經常聽學校的學生談起江總和海陸豐公司,江總,今天來訪,是我冒昧了。”
“江總,好久不見了。”蕭碣石微微點頭。
“蕭院,請坐,別跟我客氣。”江淼又轉過頭看向王教授等人:“王教授,各位朋友,都坐,我已經點了菜,中午讓我盡盡地主之誼。”
“哈哈,那我們就不客氣了,讓江總破費了。”蕭碣石一邊說,拉著王教授等人入座。
入座后。
黎子軒給眾人倒了茶。
而江淼則趁著飯菜還沒有上來,開口問道:“王教授,聽說今天你們去了紅草鎮的大豆實驗田?”
“是的,我和幾個同事和學生近期準備在粵東收集一批野生大豆種子,做一些基因方面的研究,今天早上剛好路過汕美,蕭院長說你們海陸豐公司在紅草鎮有大豆實驗田,我便過來考察。”王教授說著說著,又看向博士生小宋:
“小宋,你將那幾份樣品拿出來。”
小宋趕緊從背包中,取出從大豆田拔回來的五棵大豆。
“這確實是我們公司的品種。”江淼一眼就看到了仙豆大豆的根系特征。
王教授接過密封袋,打開之后,取出其中的一塊根塊,好奇地問道:“江總,對于這個品種的根塊我非常好奇,常規育種應該很難做到這一點吧?另外我還發現這種大豆的葉片吸水能力特別強,這也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新特性。”
江淼挑了一些可以說的內容,稍微解釋了一下:“我使用了一些新技術,比如細胞融合技術,再通過雜交、誘導突變,重復幾次之后,才獲得了現在的仙豆系列新品種。”
“沒有使用轉基因,或者基因編輯技術嗎?”王教授有些難以置信。
“并沒有,細胞融合的母本都是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
聽到這個解釋,王教授也是無比震驚:“不可思議,這恐怕需要很龐大的實驗樣品量吧?”
江淼盡可能合理化過程:“是的,初代母本就使用了近200個品種,一共細胞融合了大約20萬株大豆幼苗,之后進行了育苗、雜交、觀察、再融合、誘導突變等。”
“這么龐大?”王教授也沒有想到海陸豐公司的大豆育種工程會如此龐大。
“是的,我使用了目前比較流行的宏基因檢測技術。”
王教授目光之中流露出一絲思考,他當然知道是什么宏基因檢測技術。
所謂宏基因檢測技術,就是不依賴于微生物的培養,能直接從環境樣本里提取DNA的一種技術,在獲得環境之中的基因樣品之后,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獲得大量的基因序列信息。
該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包括有哪些種類的微生物(如細菌、古菌、真菌等),以及它們的相對豐度上。
另一個研究員也是從事轉基因大豆育種的工作,他有些好奇地問道:“江總,宏基因檢測確實可以快速獲得微生物,甚至是一大堆細胞的基因,可如何分辨出來,目前大豆之類的植物基因,應該沒有相應的快速分析工具吧?”
“我們公司自己設計的一個篩選分析模型,專門用在植物的基因快速分析上。”江淼倒是沒有說謊。
他確實設計了一個專門用于分析植物基因的篩選分析模型。
這個模型的技術,很大一部分是他通過互聯網“渠道”,借鑒了全球各個宏基因檢測軟件和其背后的生物技術公司數據庫。
江淼這大半年以來,可是惡補了不少的計算機知識,他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學習各種知識的速度非常快。
不過他沒有重新設計一個新的軟件,而是直接“借鑒”了一家大型生物基因檢測公司的分析軟件,然后改頭換面一下,又整合了其他公司的技術和數據庫,加上江淼自己總結出來的一部分基因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