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漸變(中杯)
第177章 漸變(中杯)
8月6日。
海陸豐公司的大豆收割隊,開始在馬宮鎮西面的梅攏鎮開啟收割工作。
不過這一次,海陸豐公司并沒有對該鎮的大豆種植進行補貼,因為這本來就是臨時補種,為了應對干旱的一種策略。
雖然種植初期遇到了干旱,但是好在粵東在六七月份的降雨比較充分,因此這一萬多畝大豆田的畝產非常不錯。
小型大豆收割機在大豆田上快速吃進大豆藤,然將豆莢從豆藤中打下來,緊接著通過收割機內置的脫粒器,將豆子從豆莢中分離出來。
豆莢和豆藤被粉碎成為細小的粉末,噴灑在已經收割完成的大豆田上。
石洲村農業合作社的幾個農戶,站在了不遠處的路邊,有說有笑地交談著。
“老黃,你說這一片大豆可以收多少斤?”一個帶著草帽的中年人坐在摩托車上問道。
“五六百應該有。”正在吞云吐霧的老黃臉上笑呵呵。
另一個穿著拖鞋的中年人一邊點煙,一邊說道:“不過收購價格低了不少。”
“呵呵,你就知足吧!”
“就是,人家江老板也不可能虧本給你收豆子,現在外地的豆子田頭就兩塊錢出頭。”另一個消息靈通的年輕人解釋了一下。
“多幾毛也好呀!”
那個年輕人故作高深地說道:“你別抱怨現在的兩塊錢,以后有沒有兩塊錢還是一個未知數。”
“小凡,你有什么消息?”老黃遞給了一根煙過去。
張凡接過煙,隨手別在耳朵上,然后指了指北方:“江老板在漠南包了幾十萬畝沙漠種大豆,你說這事情要是成了,以后大豆還能是一斤兩塊錢嗎?我看一斤一塊錢還差不多。”
“靠別!真的假的?”
“那這大豆還種不種?”老黃腦瓜子有些發懵。
“種!”張凡卻給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
剛才抱怨收購價格低的中年農民,一臉不解地看向張凡:“小凡,你沒有發燒?”
“燒你個大頭鬼,我正常得很。”張凡繼續說道:“各位老哥沒有看合作社的種植成本公示吧?”
老黃解釋著近況:“呃?我最近去隔壁村的魚塘幫忙收埃及魚了,沒有關注這件事,有什么情況嗎?”
張凡這才說了一下合作社的詳細情況:“我們合作社的大豆田成本是300畝6.9萬元出頭,一畝230塊錢左右,海陸豐公司給的收購價是一斤2.1,一畝賺錢1000塊錢左右。而且各位老哥沒有發現這大豆不用太操心嗎?”
聽到這里,其他人也反應過來。
“確實。”
“社里為了保證稻田,又是抽水又是打農藥,今年還減產了不少。”
張凡繼續說著自己的判斷:“就算是以后收購價格只有一塊錢,一畝還是有四五百塊錢毛利,而且這大豆只要三個月出頭,就可以收一次,我去紅草鎮看過一部分沒有翻地的實驗田,那些大豆再次發芽了,現在又結莢了。”
“真的?”
“當然是真的。”
“那種這一次可以管幾年?”
“我聽海陸豐公司的農技員說,好像是種一次可以收五六年。”
“那豈不是一年可以收三次?”
眾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就在此時,收割隊已經完成了第一塊大豆田的收割工作,運輸拖拉機來回抖動了車斗,通過車斗的體積刻度線,計算容積然后估算一個大概的重量。
合作社的兩個農民和收割隊的兩個員工,一起查看了車斗的容量刻度,又取了一升大豆進行稱重。
過了一會。
合作社的兩個農民拿著本子和商票回來。
“老張,火照,情況如何?”
拿著本子的老張笑著回道:“100畝收了30900公斤,已經拿到了商票。”
“多少錢呀?”
“不會算數嗎?12萬9780元。”一個中年農民一邊調侃,一邊拿著手機的計算器計算著。
“這個收獲,不錯呀!”
“300畝差不多可以收39萬,扣掉本錢,加上合作社的一部分經費,差不多有30萬。”
“小凡剛才不是算了,一畝賺1000塊錢。”
“可惜咱們南方的耕地不多,算到每一戶頭上,也就一戶一畝到三畝左右。”
就在此時,合作社的社長張大山也開著摩托車過來,看到一群人在田邊匯集,他還以為出了什么事情,趕緊靠過來。
了解了一下情況,才知道這幫家伙又在指點江山了。
他趕緊問起眾人的意見:“大豆是翻地改種其他農作物,還是留根繼續種?”
張凡提議道:“大山叔,我覺得留根比較好。”
“小凡,你說一下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