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紛至沓來
使用。
每一天的使用情況,都發回了京能國際總部。
了解了這幾天的運行狀況,盧鎮威已經迫不及待了,他直接召開了管理層會議。
“海綿電池的試運行狀況非常不錯,大家看一下詳細報告。”
過了一會,其中一個高管抬起頭來,露出一絲疑問:“盧總,海陸豐公司真愿意接受每立方米一萬元的全壽命租金?”
負責技術管理的技術總監李家豪:“朱副總,我來解釋一下,根據我們拿到的海綿電池樣品,我們的實驗室進行了全面研究,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秘密,大家可以翻開報告的第13頁。”
眾人快速翻開報告的第13頁。
“回收再利用?”
“竟然是這樣?”
“怪不得他們會采用租賃模式。”
李家豪繼續說道:“大家已經看到了,根據我們初步的研究,海綿電池的核心就是那些海綿結構的有機物,以及作為電池液的大豆油,加上一定含量的氯化鉀和其他微量元素,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人已經反應過來了:“這東西?都是農業上的?”
李家豪點了點頭:“沒有錯,這些東西在電池使用壽命到了之后,雖然會出現變質的情況,但這并不妨礙其作為有機肥、生物柴油。”
“而海綿電池的其他零部件,根據實驗室的分析,至少可以循環利用三四十次以上,這讓海綿電池真實成本變得非常低,可以低到什么程度?”
“根據成本核算部門的分析,如果按照配件30次循環利用的情況,一立方米電芯的海綿電池,其折算成本不會超過300塊錢。”
李家豪話音剛落。
“靠!這么低?”
“怪不得海陸豐公司會采用租賃模式,一次賺錢9700塊錢。”
“盧總,我們可不可以引進技術?”
“如果可以引進技術,確實可以考慮。”
“海陸豐公司愿意技術授權嗎?”
盧鎮威搖搖頭:“單獨拿技術想都別想,但是搞一個合資企業應該有可能。”
一個副總急忙提議道:“盧總,事不宜遲,我們趕快趁著其他電池企業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拿下合作,哪怕條件苛刻一點,都沒有關系。”
“我也是這個想法。”
“就算是不賣電池,學習海陸豐公司租電池,也是一大筆收入。”
“對了,那個海綿結構的成分是什么?可以通過工業化生產嗎?”
李家豪回答道:“根據我們的實驗室分析,大概率是一種真菌產生的菌體,有點類似于蘑菇,成分和結構非常復雜,我估計海陸豐公司是采用微生物培育的方式進行生產,普通化工模式應該無法模仿。”
“無法模仿?無法模仿好呀!”另一個副總臉上笑容更滿意了。
畢竟無法采用化工方式進行模仿,就意味著技術不會擴散,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擴散,這有利于產品的銷售。
類似于鋰電池,國內有太多企業在生產了。
而且南高麗、東瀛也有鋰電池技術。
要不是當初歐美腦子進水,跑去扶持一家在北極圈的歐洲電池企業,而是全力支持南高麗或者東瀛的電池企業,他們就不會在鋰電池行業上一敗涂地了。
鋰電池雖然有難度,但至少可以靠化工產業死磕。
但是海綿電池不一樣,這東西沒有發電菌菌種,你化工產業再厲害都沒有用,畢竟復雜有機物的人工合成技術,一直以來都是業界的難題。
這涉及到有機物的類型、堆疊結構,單獨的小分子有機物可以靠人工合成,可是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還加上千奇百怪的堆疊組合,這簡直是天坑級別的難題。
因此海綿電池的技術入門,就是獲得發電菌菌種,獲得菌種之后,還需要有特殊的培育方式。
盧鎮威隨即作出決定:“我馬上帶人去海陸豐公司總部,李總監你也一起過去,其他人先圍繞海綿電池,做一個產業發展的前景分析。”
“沒問題。”
盧鎮威開了會之后,沒有急匆匆趕路,而是先打電話給蔣海波,向對方提出合作想法,同時希望過去海陸豐公司總部拜訪江淼。
對于這個情況,蔣海波表示可以安排時間,至于合作生產海綿電池的事情,他也給了盧鎮威一個定心丸,那就是海陸豐公司并不拒絕這種合作。
聽到這個回答,盧鎮威心里面松了一口氣,同時也更加熱切起來。
雖然知道海陸豐公司哪怕是同意合作,估計也要吃掉很大一部分利潤,但是誰叫海陸豐公司掌握核心技術,人家愿意合作,就要燒高香了,利潤之類海陸豐公司肯定要占大頭。
他和蔣海波約好一個大概的時間。
而蔣海波掛了電話之后,就迅速給江淼打了電話,說了京能國際的事情。
“可以,就后天中午吧!我剛好有點時間。”
“那我就轉告京能那邊。”
“嗯。漠南分公司情況如何?”
“一切順利,目前農場推進速度非常快,估計今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