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船塢和接駁
重連接完畢?!?br />
“重新檢查一遍連接。”
“是?!?br />
半個小時后。
“侯總監,檢查完畢,連接符合要求?!?br />
“撤離?!?br />
隨著配重小組撤離。
“撤離完畢?!?br />
“收到?!焙铞尉o接著吩咐道:“固定小組開始有序放松系留纜繩?!?br />
“固定小組收到?!?br />
8條系留纜繩一點點松開,飛艇開始向上漂浮,1000噸配重也跟著緩緩向上。
江淼的望遠鏡,看向飛艇下方的骨架,特別是那些承重梁,上千噸的重量并沒有什么壓力。
在望遠鏡鏡頭中,承重梁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形,這很明顯是沒有超出其承受極限。
安裝在這些承重梁上的檢測器,也沒有檢測到太嚴重的變形數據。
測試還在繼續。
工作人員不斷增加配重的重量,測試著這270萬立方米的氫氣氣囊,究竟有沒有2000噸的有效載荷。
三個小時后,配重重量終于超過了2000噸,不過配置小組還在繼續增加配置,因為配重還需要考慮后期的蒙皮、自動駕駛倉、電動螺旋槳、輔助控制設備、電池箱等重量。
直到實驗飛艇的總重量達到3250噸,飛艇才被配重重量壓在地面附近,無法繼續上浮。
但是當飛艇總重量減少到3150噸時,其又會繼續向上漂浮,顯然這和設計的漂浮臨界點3200噸基本一致。
拿到新鮮出爐的測試數據,侯鑫向江淼匯報了一下情況:“老板,最大承重量基本符合預期,在漂浮到海拔1000米高度時,由于空氣密度下降,飛艇有效載荷下降了11%左右,如果未來要安全跨越海拔比較高的區域,可能需要減少一部分有效載荷?!?br />
“嗯。”江淼摸著下巴的胡茬,他笑著問了一個問題:“侯總監,你說咱們公司的飛艇,可以用在運河接駁上嗎?”
“運河接駁?”侯鑫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又仔細思考起來,過了一會他拿起手機,借助手機上的AI,調查了一下目前內河運輸船的一些情況。
瀏覽了AI收集到的各種內河運輸船的數據,他抬起頭來回道:
“老板,如果以藍鯨3號的2000噸近地面有效載荷,海拔1500米的有效載荷為1680噸,是可以拉起載重噸1000噸的內河運輸船,因為載重噸1000噸的內河運輸船,加上自重和燃油,極限就1600噸左右,普遍在1400噸到1500噸左右?!?br />
一旁的萬高峰也在分析著這個設想,他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目前國內運河之中,還在建設的贛粵運河、贛浙運河、湘桂運河其分水嶺的海拔高度都在1000米左右,如果可以采用飛艇吊船接駁,確實是可以考慮,成本方面…”
侯鑫給萬高峰補充了一下數據:“成本方面,我剛才查了一下,長江三峽船閘的過閘費用,載重噸1000的運輸船的收費是四百多塊錢,如果說集裝箱船,價格更加低一點,一般是三百五十塊錢。”
“這樣嗎?”萬高峰知道藍鯨飛艇的載重成本:
“我們每公里每噸能耗成本是0.01元左右,假如要繞開三峽大壩,以50公里為航程,一趟下來,每噸能耗成本為0.5元,以1500噸為標準,能耗成本就是750塊錢,加上折舊費用和其他費用其,成本大概是1000塊錢,確實可以考慮?!?br />
侯鑫微微點頭:“沒有錯,特別是南嶺和武夷山兩側的航道,由于地形的限制,哪怕是建設了運河,以后運河的通過也是存在極限?!?br />
對于這些運河存在的通過極限,萬高峰雖然不是內河運輸行業的從業者,但是他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這種船閘密集的運河,通航速度和通航效率非常低下。
他又繼續說道:“我們的大型飛艇由于有大量氫氣的原因,估計沒有辦法靠近城市,只能在地廣人稀的地區作為補充運輸,老板設想的運河接駁業務,確實大有可為。”
“嗯,如果可以在運河附近規劃一條安全的低空航道,就可以考慮吊船接駁。”萬高峰又補充道:
“當然,如果可以設計一種快速吊運的集裝箱籠子,使用在集裝箱船上,或許可以直接吊集裝箱,而不用將船一起吊過去,費用還可以減少三分之一左右?!?br />
一直默不作聲的楊元真,冷不丁開口:“其實在船閘附近尋找一條最短的低空航道,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侯鑫搖搖頭:“是呀!就是擔心水壩管理方不同意飛艇太靠近,畢竟吊運過程中,一旦上千噸物品砸下來,對水壩的破壞力太嚴重了。”
萬高峰也知道轉運距離是關鍵:“如果在船閘附近的轉運積累在20公里以內,那我們的成本很接近船閘了?!?br />
聽了眾人的討論,江淼隨即作出決定:“那飛艇公司就和物流事業部組一個研究小組,跟進飛艇在運河接駁的項目?!?br />
“好。”萬高峰自然沒有意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