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填海造陸
msp; 如果是齊魯、蘇省的沿海,這里直面黃海和東海,填海造陸的影響不會太大。
這種填海工程在百年之后,就會在地下形成一大片人造鹽礦,既可以作為資源儲備,也可以作為陸地,同時還可以獲得大量淡水。
比儲存在陸地上,或者找一個廢棄礦洞掩埋,安全性反而更加高,而且不會占地方,還讓這些粗鹽實現了廢物利用。
而隨著鹽石造陸工程不斷向外海延伸,新造的陸地在外圍,老的鹽石陸地在內部,就算是出現罐體老化破裂,也不會泄露出去。
除非當地出現大地震,瞬間將這片陸地給撕裂,或者沉入海底,才有可能造成大規模泄露。
但是感恩市外海的區域,并不是傳統的地震帶,如果是這瓊州海峽附近的海域,那確實需要考慮未來出現大地震的情況,畢竟歷史上,瓊州的椰城就被大地震襲擊過,導致一片陸地沉入海底。
目前鹽石造陸技術已經在感恩市沿海全面測試,如果沒有發現太嚴重的問題,那接下來全國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工廠,都會采用這種方式處理多余的粗鹽。
渤海灣地區考慮到生態的影響,目前還是以內陸城市和工業用水自循環為主,如果以后華北平原的淡水真的不夠用,那只能大規模采用海水淡化來解決。
因此兩個技術方向都在推進。
其實目前華北各地的專家學者,還有另一個方案,那就是人造湖泊。
通過挖掘古代湖泊的遺跡,然后重新形成一個個湖泊,這些湖泊可以增強地區的整體儲水量,讓當地的自循環水上限提升。
本章完